两位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是好朋友。 有一次,盖茨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和你做一样的事情呢? 巴菲特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这两年,我和近 100 位朋友聊过理财话题,提供一些建议。对巴菲特这句话,我深有感触。 因为大家特别爱问短期问题,比如:
人们特别在乎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的波动,而忽略三年、五年、十年的巨变。 但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真正赢得大胜、赚到大钱。 / 人们对指数的力量一无所知 / 为什么人们特别看重短期表现? 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时间观”来自于环境和的塑造。 在学校中,我们有“周考”“月考”“期末考”。在工作中,我们喜欢定月度目标、季度目标、年目标。 365 天,几乎就是我们考虑未来的时间上限。 “目光短浅”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一定要培养长期思维? 因为那些影响你人生的大事,不论是财富积累,还是能力增长,都遵循“指数级增长”的规律。 指数增长有两个特性: 第一,在爆发增长前,要坚持挺过缓慢的“爬坡期”。 在这个阶段,你感受到的进步不明显,但实际上,它在积蓄力量。 很多人太急了,结果没有等到爆发增长点就放弃了,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如果你英语不错,你应该有过这样的感受:练了很久听力,一直觉得没什么变化,但突然有一天,感觉所有的声音都变得清晰,一下子就能听懂了。 这不是奇迹,而是你渡过了“爬坡期”,迎来了质变。 第二,增长速度的细微差别,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产生天壤之别。 以理财为例,小 A 和小 B 现在都有 10 万块钱。 小 A 保守,不爱理财,把钱都放在银行或货币基金里,年化收益率 3%。 小 B 学习了理财知识,通过指数基金长期定投,年化收益率接近 10%。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小A的收益率是图片第二栏,小B的收益率是第四栏。 10 年后,小 B 的资产是小 A 的两倍。20 年后,变成 4 倍。30 年后,变成 8 倍。 因此,很多结果上的天翻地覆,来源于起点时的细微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施展了它的魔法。 / 培养长期习惯,感受“指数级增长” / 怎样培养长期思维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一个习惯,感受“指数级增长”。 有很多重要的能力,比如写作、表达、外语,都是指数级增长的典型代表。 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领域,然后告诉自己:我要用 5 年时间,在这方面做到精通。 当你形成正确的预期以后,你会变得有耐心,然后可以每天练习一点点。不求速成,日拱一卒。 多说一句,那些“七天精通写作”“21 天速成英语”全是垃圾,你应该把发这些内容的人,全部拉进黑名单。 王兴在美团年会中,讲过一个“每天坚持前进 30 公里”的故事: 当你有长期的目标,同时又能保持每天前进的步伐,就会不疾不徐,形成稳健的“节奏感”,不仅是南极探险,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比如村上春树,为自己设定了雷打不动的工作模式,早晨起来写小说跑步做翻译,下午两点左右结束,接着就随心所欲,天黑了不工作。 从短期来看,阿蒙森团队、村上春树都不是典型的“成功者画像”,他们不 996,不打鸡血,只是保持平稳的步调,稳步前进。 但从长期来看,他们熬过了对手,用时间做杠杆,反而达成了更大的目标。 如果你对写作、学外语、投资没有兴趣,运动也是很好的培养长期主义的方式。 跑步、游泳、网球······,选一项你喜欢的,长期做。 《运动里有禅》中说到: / 向大师学习,替换头脑中的短期算法 / 在培养习惯之外,还有一条路也很重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在大脑中植入“长期主义”的算法。 如果把人比作一台硬件,大脑就相当于软件,大脑中的各种思维习惯,就是不同的算法。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会潜移默化地模仿你父母、老师、同学的行为,从而把他们的思考习惯内化为自己的算法。 但很可能,这些算法都不是最好的,他们大多数是短期主义者。 你要向大师学习,全方位无死角地学习,掌握他们的最优算法。 有趣的是,他们都是长期主义者。他们的思考、行为中,到处都是长期主义的模块。 如果你想搞懂投资,学巴菲特、查理·芒格、霍华德·马克思。 最近我在看巴菲特历年来的致股东信,我真正理解到——为什么基于长周期的价值投资,是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式。 巴菲特反复向股东强调一个观点:我不能保证每年的表现都超过道指,我追求 5 年以上的业绩,如果你有短期想法,对不起,你不适合成为我们的投资者。 如果你在创业,学贝佐斯、王兴。 贝索斯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 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在你所处的行业,哪些要素是不变的?这个问题关系到本质。 如果你想获得幸福,向佛陀学习。 抛开宗教层面,佛学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人生智慧。佛陀是了悟的哲学家。 进化心理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赖特出版了一本新书《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很多佛教理论非常正确。 佛学的本质,是要破除人们对“快乐”“永恒”的执念。简单来讲,可以归纳为“万法无常”。 你所追求的所有事物,不论名声、财富,都如梦幻泡影,并不是恒常的。你可以追求,但别执著。一旦执著,就失去自我。 锤炼一颗平静的心,培养抽离自我的觉察能力,才是让我们获得一生幸福的关键。 总结: 你能获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你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在长期主义者眼中,当下的苟且并不重要。当你能够看清远方的绿洲时,脚下的沙漠只是必经的过程。 长期主义是一种人生修炼,是对思维的重新构造。 当你掌握它以后,天地焕然一新。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