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泰蓝工艺的代表作:梅瓶

 灯下悦读 2020-04-12

梅瓶是明朝制品,深蓝、浅蓝的巧妙搭配营造出淡雅的色泽,梅瓶中间,一朵白莲仿佛迎风挺立,非常惹人注目。梅瓶上的纹饰立体感极强,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这件梅瓶的装饰采用的是景泰蓝工艺。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经过制胎、掐丝等多道工序制作的景泰蓝工艺品,还要经二次烧制完成。釉色完全贴附在瓷器上,光彩夺目。

瓷器叫“四季花四棱瓶”黑色占据了瓷器的大部分面积,使它看上去与众不同。四棱瓶上有牡丹、莲花、李树花,分别代表春天、夏天和冬天。绣球花也叫雪球,在这里代替了秋天的菊花。四种花卉被绘制成不同的颜色,和谐地凝聚于四棱瓶上。

从文献上来看,到现在还没有关于掐丝珐琅传入中国的直接记载。这种工艺从阿拉伯国家传进来,能查到的最早记载是在元末明初,曹昭写的一本书叫《格古要论》。当时他提到珐琅叫做大食窑,产于大食国,这个国家在历史中存在的时间很短。当然,从历史背景来看,汉代、唐代都通西域,但《格古要论》第一个提到珐琅,因此认为珐琅器是从元代传进来,也是比较合理的。另外确定元代传入珐琅器还有一个因素,成吉思汗西征中,把工匠带到上林那个地方为他服务,这些工匠里很可能就有珐琅匠。

掐丝珐琅虽然不是我国的发明,但是在其发源地,比如埃及,两河流域,或者阿拉伯国家等等,他们都没有发展起来,在这些地方,传世或者出土的景泰蓝文物都极少。这个技术传到中国以后,因为帝王的喜爱,所以才有大量的制作,并且在工艺上精益求精。经过不断发展,品类繁多,用在陈设,或者文具、宗教等等名个方面的都有。简单地说,掐丝珐琅是在阿拉伯国家发芽,然后在中国开花结果的一个工艺品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