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九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1 少阳阳弱,阳之初始,故其脉细;少阳之经,在二阳三阴之间,虚入太阴,盛入阳明;阳脉涩者,经气结滞而梗涩,是不及细也;少阳经病,本气之虚,胃逆不降也,故见阳脉涩,脾陷不升,木陷不升,故见阴脉弦者,木克其土,必见腹痛,故“法当”腹急痛,是一定之理。先用小建中汤,疏木建中,补虚缓急,先解痛急;若不愈者,与小柴胡汤,补半里之虚,发半表之寒,和解表里。 2 少阳经病,本气里虚,故不见脉细,而见阳涩而阴弦,即是腹痛之急,故先解痛急,后解邪下;少阳三,邪高痛下,邪高即外寒少阳脉细也,痛下即本虚,肝脾之弦也。脉细与弦者,细则不紧,紧为弦。弦者,紧细如琴弦也。细为少阳之阳弱,弦为阴寒之木陷。少阳外感病脉细,横塞胸胁,对比学习脉证,虚劳病木陷脉弦,横塞少腹,弦急之义。 外感里虚,故见阳脉涩,里虚木陷,故阴脉弦,若不里虚,则是阳脉之浮细,而无阴脉之紧弦。寸为阳,尺为阴,甲乙同气,少阳外感,则见脉细,本气里虚,则脉见弦象;甲木以降为顺,乙木以升为畅,甲木顺降则脉浮,甲木不降则见脉涩,里虚木陷,则脉见弦。此为甲木不降,经气痞结而梗涩也,也就是血弱气尽,相火上逆之浮涩。阴脉弦者,血弱气尽而里虚,乙木下陷也。必贼克脾土而腹痛。阳脉浮涩者,结滞梗涩,上逆不降,将沉而未沉;阴脉紧弦者,虚陷下贼,升而不能,将升而未升。阳涩者外感,阴弦者本气。 3 论脉;脉细,脉弦,脉紧者,此三脉比较接近,但也有别,稍微疏理一下,细为阳弱,脉细而不紧;弦为木陷,弦脉细而紧;紧为水寒,脉紧而不细;脉细者不沉,弦紧里虚,多兼脉沉。阴脉弦,法当腹痛者,此是一定之理,此有阳脉涩,外感而里虚。弦与紧俱是寒盛之义,但此脉象有别,弦而木贼则腹痛,不代表脉紧必有腹痛,此点当知。临证见脉紧与弦细,注意区分。脉紧有腹痛也有不痛,脉弦多腹痛也偶有不痛,神医把脉,都喜欢卖弄,别故作神秘,一定要低调,容易演砸。 少阳十 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 1 素惯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桂甘饴枣之甜,最动呕吐。此也是建中汤之禁忌。因药味甜,故易动呕。 论;桂枝汤也有,酒客之禁忌,甘味动呕。大建中汤,有呕不能食,又能用之建中,故要注意,呕与呕家之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