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用”与“运用”

 杏坛归客 2020-04-13

马至仁

“应用”和“运用”都是动词,都有“使用”的含义。因而,这两个近义词很难区分,在一些句子里似乎用哪一个词都行。实际上,“应用”和“运用”确实存在着差别,在许多情况下不能随意相互置换。网络上对这两个词异同的探讨比较多,有的辨析很有参考价值,但有的却不很明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以期达到准确使用的效果。

我们先看看这两个词各自的固有含义:

1. 应用:本义是适应需要,以供使用。

1.1 根据需要提供使用。《宋书·袁豹传》:“器以应用,商以通财。”。宋曾巩《洪州到任谢两府启》:“材不堪于施设,动輒乖宜(“乖”作“不”解——笔者理解);学多失于变通,理难应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明日我便收拾行李……仍到上海,可添置了点应用东西,等有了走广东的海船,便要动身。”杨朔《潼关之夜》:“她同丈夫背着一点应用的衣物,带着点钱,离开家庭。”

1.2 支付使用。《儒林外史》第七回:“我也告一个假,同你回去,丧葬之费数百金,也在我家里替你应用,这事才好。”

1.3 使用。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清丈·定步弓》:“丈田以步弓为準……照式各备数张,呈县验明印烙,方许应用。”丁玲《韦护》第二章:“错了!你简直错了!也许这能应用到你自己身上,可是你不该将我和你说在一起。”

1.4 指骈体文,名词。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四:“四六应用,所贵翦裁。”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然朝廷制诰,缙绅表啟,犹不免作对……终宋之世不废,谓之四六,又谓之敏博之学,又谓之应用。”又,与名词组成名词性短语,如“应用文”等。

2. 运用:本义是指把某种东西用于预期适合的某一目的或某人。

2.1 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达潜朗,思同蓍蔡,运用无方,动摄群会。”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端的便察地理、占天象,留心于社稷,运用于穹苍。”清李渔《慎鸾交·债饵》:“以前智巧都奇中,再把机谋运用。”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不但熟读了毛主席有关游击战略战术的著作,而且在指挥作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

2.2 指计谋、打算。《封神演义》第九二回:“杨戬自有运用,元帅何必惊疑。”

综上所述,可知“应用”和“运用”两个词确有差别:

一、词性

它们都是动词,但“运用”只能作动词用,而“应用”可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名词性短语,作名词用。如:应用文(指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的惯用式文体)。宋朝张侃在《拙轩集五》中写道:“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前辈直曰,世间一种苛礼,过为谨细。”又如:应用科学(研究的方向性强,目的性明确,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密切的学科。狭义的应用科学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是直接应用于物质生产中的技术、工艺性质的科学。如“应用数学”、“应用经济学”等)。然而,我们从未见过“运用文”或“运用科学”等。

二、词义

“应用”作动词用时,其主要含义为“使用”。如:应用新技术开展研究工作;这种方法,应用得最为普遍。

而“运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辞源》解释为:“灵活变通以用之”;《辞海》则解释为:“灵活使用”。如成语有“运用自如”,《宋史·岳飞传》有“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说。

三、感情色彩

“应用”为中性词,“运用”为褒义词表达使用中的

四、词的结构 

“应用”如解释为使用,为并列结构;“运用”如解释为“灵活使用”,则是偏正结构。

五、词义范围

“应用”有时为动词,有时组成名词性短语作为名词,再因为它是中性词,故使用的范围宽些,使用的频率较高;“运用”是褒义词,且为偏正结构,常常有限制中心词的词语,故使用的范围窄些,使用的频率较低。

我们仔细体会上述已经引用的两个例句的意思,便可领会“应用”与“运用”含义的异同了:

“器以应用,商以通财”(《宋书·袁豹传》器具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的工具,商贸活动是财货得以流通的途径——笔者理解,下同);

“公达(曹操之军师荀攸之字)潜朗(有才华而不声张,性格开朗),思同蓍蔡(蓍龟shī guī因蔡地产大龟而得名蓍蔡。这里指以蓍龟之和使用范围上的这些细微差别,就能用得准确和贴切了。甲卜筮者),运用无方(在灵活使用上不得法),动摄群会(谓统摄众事也)”(《三国名城序赞》)。

实际使用时,若注意到“应用”和“运用”在语音、词性、词义、词的结构和使用范围上的这些细微差别,就能用得准确和贴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