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千年古城里128口古井,它们仍在使用,却个个成了文物

 小渔的行旅日记 2020-04-13

曾经有人说过:旅行,就是从自己看惯的风景到别人看惯的风景里。在云南有一座千年古城,城中有古井128口,实际也许更多。在当地人眼里,这些平时生活里最稀松平常的东西,却个个成了文物,成为游客眼里的露天“古井博物馆”。

坐919路公交车抵达建水古城东门朝阳楼,便先被有古城门吸引了。从小生活在古都西安,看惯了青砖灰瓦的古朴城楼,猛然间看到红墙黛瓦、殿宇巍峨的朝阳楼,还是有几分惊艳。建水古城的万种风情,似乎就从这一片红墙开始了。

从朝阳楼步行至提前预定的青年旅舍,稍事休息。青年旅舍的几位年轻老板很是热情,邀请我们品品茶,并说道:这是建水的井水泡的茶,和别处是不同的。不知道是旅途劳顿口渴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觉得那茶水喝下去,沁人心脾,十分解乏。

和几位年轻老板聊天得知,建水人是不喝自来水的,原因是味道不好(我想,这其中是否是习惯使然呢)。他们的日常用水依然是城中的上百口井水,青年旅舍中有打好的井水,欢迎我们随时来取用。

和旅舍老板的对话,让我突然想起,曾经在看《舌尖上的中国》时见到建水豆腐时,提到过建水古井。井,是多少稀松平常的事物,难道这古城建水,又会有神奇的故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开始了寻觅建水古井的旅途。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唐代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修筑惠历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为珠江水系在境内流淌,古城最初起名“惠历”二字,在彝族语言中意思就是海;而“建水”则是其汉语意译,意思是“水边之城”。

不过到了明朝,这座“水边之城”却遭遇了水坝的日渐干涸,当年还有这样的民谣:“好个临安坝,有雨也不下,雷在中间打,雨在两边下。”于是,人们开始在城内凿井,从而正式开启了建水“古井博物馆”的历史。

建水城中有多少座古井呢?根据旧时记载,建水古城最多时有500多口井。《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到,目前仍有128口古井。

建水古井中名气最大的,也是唯一能在导航中搜索的便是西门外的大板井。大板井其实叫“溥博泉”,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在建水乃至云南都极负盛名,有“水味之美,冠甲全滇”的美誉。

据说建水最著名的美食建水豆腐,都是用大板井的井水做的,这也是别处无法超越的原因。毕竟在高深的手艺,也敌不过大板井的井水呀。

我的寻找建水古井之旅,也是从大板井开始的。从古城西门向外步行十分多钟,穿过一个窄窄的巷子,路过一家豆腐坊,便抵达了古井。

见到大板井首先被它的“大”震惊了。印象的井,都是小小的一个,而大板井则是由六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有三米多,远远看着十分壮观。井边靠马路一边的墙壁上,详细记载了大板井的历史,并且标注其为红河州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面靠内的墙上,则供奉了一个神龛,上面写着“板井龙王庙井龙王神位”,看来这口大板井,甚至已经成为了神仙,足见其地位之高。

当时是下午五六点钟,我在大板井边细细看着这些介绍,当地人却有条不紊地拿着塑料桶打水、洗菜。这是游客眼中神奇的景观,却是当地人的烟火人生。

大板井之外,建水其他的古井便无法从导航中搜到了。而这些古井并不在正街大路上,往往藏在犄角旮旯的小巷之中,除非你铆足劲儿非要一一寻找,否则只能凭运气邂逅了。

在东门朝阳楼外,我无意间邂逅了东井,据说是建水古城中最古老的一口井。始建于元代的东井,井水至今能够引用,如果它也是红河州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不过藏在路边无人知晓,甚至导航中也搜不到。

比起大板井这里人很少,井口为单眼圆形,内侧墙壁上镶嵌着五通碑刻,但是字迹比较模糊,当时阳光正强,我也并没有看懂多少。

之后游览朱家花园后,又在旁边的书院街的小巷中,找到了三眼竹叶井。这口井是建水县文物保护单位,井口的边缘略有破损,旁边也没有任何文字介绍。我推荐因为借口一条条竖纹,所以起名“竹叶井”吧。

因为古井众多,建水被人们誉为露天的古井博物馆。在朱家花园景区中,还有一个专门的展厅,详细介绍了建水古井的历史渊源及具体位置。这些古井如今都成为了文物,最难得是,它们并不是躺在博物馆中供人展示观赏的文物,而是依然存在的、至今能够使用的文物。仅仅从这一层面来讲,也是罕见和难得了。

建水好玩的地方很多,文庙、朱家花园、清代考棚、临安站小火车、团山村、双龙桥……如果时间允许,不妨在犄角旮旯中寻找建水古井,或许你会发现一段不一样的旅程。你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冷门又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