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影记】云南行摄记32:建水古城(四)

 齐民生眼观景 2022-11-30 发布于山东

【原创影记】云南记行32:建水古城之古井

    建水的古井很出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慕名去寻访古城的水井。在小巷里寻找一座座造型奇特的古井,是一次很有趣味的旅游。

    水井是市井生活中最为司空见惯的事物,可在建水,它却成了古城一种文化,是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一眼眼井口与环围的石栏,一条条绳索磨出的道道深痕,记录了数百年岁月的来去,彰显了一口口古井的久远历史。在大多数城镇早已消失的打井水以及卖水车、送水人,依旧是这里一道未曾抹去的时光景象。

    建水的古井散落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不但数目众多,而且造型独特,多种多样。有方形、圆形、椭形、菱形、扇形的,有单眼、双眼、三眼、四眼,甚至还有十二眼井,可谓五花八门。

    建水的古井最有名的当属位于西门外的大板井,它是单口大井,就是建水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中的溥博泉,是建水古井中最有名的一个。

    据传溥博泉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其名出自《中庸》“溥博泉,而时出之”,大板井只是当地老百姓的俗称,但现在这个名字早已无名遐迩,反倒是溥博泉不太为人所知。《云南通志》上有一段话:“溥博泉在城西半里,俗称大板井,水洁味甘,供全城之饮。”民间百姓有“先圈板井,后建城池”之说。

    大板井的井口是圆形,直径2.7米,是建水古井中最大的。井口由六块弧形石板围成,中间用六根古朴的石柱琢槽相扣,井台圆润光滑,井边有供奉龙王的石龛。井水清澈透亮甘甜,经久不干涸,取而复满,无论是井的大小和水质,都是名列建水众多古井之首,有“滇南第一井”的美誉。

    当地老百姓视大板井为神井,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们来这取水,据说古城的许多茶楼也来这口井取水。建水的豆腐非常闻名,而用大板井的水做的豆腐为最好,附近的豆腐坊也都来这里取水制作豆腐。

    建水古井中除了大板井外,较为有名的单口井还有小节井、月儿井、东井等。

    小节井也叫渊泉,即建水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中的渊泉,因为距离大板井不远,所以也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打卡。

    小节井建于明朝中期,井台青石板铺设,平坦宽阔,井栏也是呈圆形,由八块青石板围成,井口直径也有1.9米,虽然比不是大板井,但是比起其他古井来,也算是巨无霸了。井水水质、水味与大板井相似,但水温更低,被称为建水第一凉水井。

    绞车井是建水双眼井中的代表了,位于翰林街南侧的小巷里,长方形的井台有两个圆圆的井口,井圈上有很深的水绳勒痕。据说曾因水位低,需借助绞车才能打水,后来地震导致水位上涨,就可以不用绞车了。

    建水古城的三眼井较为著名的是廉井、竹叶井。

    廉井,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井圈用一块青石雕凿而成,圆形三孔,外观呈三角形,井台为四边形,青石板铺就,光滑洁净。井台两面阶条石上面置一石缸,供人洗衣服用。井水清澈透亮,冬温夏凉,甘冽甜润。

    竹叶井位于书院街上,也是建水三眼井的代表,但是竹叶井外观又与廉井有所不同。至于其竹叶井的得名和历史,无法得知。从石井圈上深深的绳索勒痕来看,其历史也是比较久远的。

    建水古城的四眼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南门附近的井(名称可能叫新井):

  

    另一处有名的四眼井是龙井,位于朝阳北路的一个小巷里,也是建水六大名井之一。始建于明代,相传为浙江移民所建,因水质、水味酷似杭州凤凰岭上的龙井水而得名。

    龙井井圈上的绳索勒痕多而深,井水清澈透亮,水质很好。而且它的独特之处,不只是四个井圈大小不一,而且四个井圈下的水井不相通,这在建水是很少见的。

    另外,听说建水古城里面还有口方井,外方内圆的形状;甚至还有一处十二眼井,这是尤为独特的,只是因其位置不太好找,只好借助网络图片反映在此了:

(网络图片)

    这些历史悠久、造型独特的古井,不但是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水古城历史演变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

特别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