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易口古渡

 华林图书馆302 2020-04-13

      有河必有渡口。耒水由南往北一路逶迤,仔细探寻,就会发现很多古渡口。据《耒阳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耒阳邑令马宣创建五里牌、灶头市、易口渡、东湖塘劝农亭四处,刻《农桑摘要》书。整个县城仅设四处,易口渡便是其中之一。古时,这里曾是两岸古树参天,潭深流缓,碧水如镜。水上鸬鸟环舟,渔艇如织。这就是耒水上著名的易口渡。

  易口渡,地处金南15组的梁家村,与仅2公里的耒阳火电厂遥遥相对。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亦是与敌斗争、浴血奋战的主要战场,熊熊的革命烈火在这里燃烧,为这个古老而闻名的历史遗迹增添了无限的光彩。192841日,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退出耒阳县城向井岗山进发后,42日凌晨,伍云甫、伍临庄、徐仲庸组织城厢耒阳第一区农军700多人,从易口渡偷渡过河发动攻城,激战南门菜园,终因敌众我寡,县委委员徐仲庸及农军120余人壮烈牺牲,县委宣传部长伍临庄被捕。11月从井岗山回耒阳的红军游击队又先后打垮易口渡、新波桥挨户团。19293月,在水东江大岭背老虎皂成立耒阳县赤色游击总队,谭衷任总队长,邓宗海任党代表,队员30余人,枪20余支。5月,赤色游击总队发展到百余人,组建两个中队,先后成功袭击了通水铺、大陂市、上堡街、小水铺等地挨户团。721日,全歼了元子山、易口渡守望队。解放后一段时期内,易口渡还继续在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使用到1983年初,常有客、货船在此停泊。1985年,耒阳火电厂公路大桥通车后,航运停止,古渡口终于结束了历史使命。如今,2014年,在易口渡不远处又建起了一座全长445米、双向4车道、桥宽24.5米的廘岐峰大桥。为耒河两岸的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开启了新的篇章。    

       走进梁家村,遇上了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正在挖土,我递给他一支烟便闲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说,村渡口码头的对岸是鹿岐峰山脚下的恰皮洞(赤波洞),有一条路可通往安仁。 “民国三十三,日本进湖南。抓到男人就挑夫,抓到女人就強奸。”在走日本那年,1937105,日本侵略者进犯耒阳,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13岁那年,他看到23个日本兵从对河搭木浮桥到村里来抓夫 、抢粮食,村里人顿时吓得四处躲藏。日本兵抓夫主要是帮他们挑武器、弹药和粮食,年纪越大的就挑得越多,挑不动就用枪柄打得他们头破血流,真是惨无人道。    解放前,易口渡曾是南来北往的水路运输要道上一个重要驿站,来往船只都要在此停息。那时,这里曾经活跃着到广东乐昌挑“南盐”的挑夫,驶过古渡的是从大河滩顺流而下的一艘艘盐船。这里曾是来往商贩众多,物流通达、买卖兴隆、财源茂盛之地;各种粮行、油坊、盐摊、布庄、药店、肉铺、客栈应运而生,呈现一派“商船泊岸如鳞次,昼夜人流似海喧。” 的繁荣景象。         

      老人给我讲起了一段“三日停五日明”,乐昌挑盐的辛酸史。过去从耒阳到乐昌没有公路,仅有一条粤汉铁路通火车,但农民一般也坐不起,挑盐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两三百里路程,十五天一个来回,还要挑百斤担子,一个月挑两担。为了养家糊口,挑盐担上广东也就成了他们的谋生之路。我们的父辈、祖辈,甚至曾祖辈,他们都曾可能拥有过一根挑盐的扁担。他们为节省食宿费用,节衣缩食、风餐露宿,由于长途跋涉,举步艰难,经常有一些体质稍差的挑盐人晕倒在路上,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更为担心的是沿途多为山路,经常有打家劫舍之徒在途中拦路抢劫,轻则破财丢货,重则性命难保。那时,可见做挑盐脚夫的艰难,负重远行,翻山越岭,风雨兼程,要说多苦有多苦。所以,一般农民不是生活实在难过,是不去挑盐卖的。    

       岁月沧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达,渡口功能日渐衰退。如今,运盐的渡口早已繁华不再,易口渡深埋河底,凌乱的石墩餐风宿露在河口,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易口渡架起了公路大桥,昔日轮渡的喧嚣已然静寂,那些商贾往来的足迹,于废弃的码头石阶上,还能找到一星半点么?在易口渡,我见到了遗有一座年久失修倒塌的的古亭。随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侵蚀,人为的破坏,古亭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已是无人问津了。几块亭石横斜成一座亭子模样,正中一块亭石上刻有“易口美渡”字样,相传已渡口有百年的历史,故又称“百年美渡”。据载:清朝乾隆年间,当地人倡建义渡,伍、谢、周、刘、谭、徐、李七个姓氏家族,纷纷捐租,多则一百四十余石,少则三石,又捐铜钱三千串,铺屋十一间,船三艘,如今,石壁上还清晰可见谢谢捐赠人的名字。另外,还雇船夫六人,在此摆渡。在易口渡边,还遗留渡口码头的平土坡及渡石台阶,渡口码头用暗红色石头砌成,不足百米寛。古渡是我们耒阳不多见的珍贵历史古迹,如果把易口渡重新修缮、打造一番,复原它的本来面目,定会成为耒河上一大瑰丽的亮点。     

  缓缓流淌的耒河水,昼夜经久不息。伫立渡口极目远眺,微风拂面,令人心旌摇荡。古渡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和历史变迁,由曾经的繁华到如今的萧条,甚至被人遗忘,但这里仍然遗留有许多历史的印迹,那一块块残缺的礁石似乎在诉说着遥远的往事,抒发着千古悠悠的深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