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

 LDS551 2020-04-13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易经》体会,分享给大家!

  学习《易经》体会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华光普照,忽有老友来访,来者是在苏鲁一代享有盛名的风水大师秦宝惠先生,字贵缘,号宝惠大师。大师对易经有颇深的研究,在堪舆术有较高的造诣。经常门庭若市,应接不暇,直面数语,指点迷津,令人佩服之至。由于当日宴席时间短,人又多,言义未尽。数日后,我又专程去东海之滨--日照市拜访了宝惠大师,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回来后细细回味,深感受益匪浅,惠缘渊源!

  我找出了尘封在书架的《易经》,再读感到字句没有了以前的苦涩,心情也没有了先前的浮躁。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只是阴阳两仪的系列排列组合,便包罗时空万象,阐释天人义理,

  真可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没有一点过誉。

  《易经》被誉为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即使在现代世界的伟人居匠之列也倍受推崇和加以运用。黑格尔的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的矛盾对立统一、普遍存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连蒋先生的介石、中正也取自经中词句。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释迦、兵家、武术中医、文字、数术、哲学、建筑、棋弈、园林、养生、环保、农业、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巨大影响。现在执政者推行的与时偕行的变易思想“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与时俱进”也是《易经》的精髓。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所谓“迷信”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对伟人的过度崇拜,对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盲目的追求也是迷信。做到信而不迷即恰到好处。可信其有也可信其无。但有所借鉴,对自己的事业、人生有所预测,有所感悟和启发,是大有好处的。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寄托。《易经》可使你对待事物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评定。

  为了更好的学习《易经》,为了加强记忆,我会做一些笔记和发表一些个人的体会和大家共享,如有感兴趣的朋友请指导,共同切磋,岂不乐哉!

  谈一点学习易经的心得

  易经在中国文化上具有特殊的源头地位,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所以在当前社会上知道易经的人很多。学习和研究易经的人也很多。但是真懂得的人就不太多了。我主要是从南怀瑾老师的书中得到一点体会的。

  首先我认为易经乃是通变之理。对于学习理工科的人,懂得一些易经应该说是非常有用。就像怀师所说,真懂了就成了废人了。因为你没出门就知道出门会跌到。那你就不会出门了。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还是半懂半不懂最好。但是作为你个人来说就非常难受的。因为那个半边不懂的东西一直在折磨着你。就好像你就要把整个世界的变化掌握在手中一样,但是就差那么一点。但是你研究懂了那一点后。发现还是有那么一点没有懂。这样就会循环下去的。因此就有“闲坐小窗读周易,不觉春来已多时”了。

  其实社会知道比较多的是用易经来算命。尤其是对女同胞比较有影响的。其实算命这个东西你明白了因果循环就能理解了。前世今生。今天造业明天受到报应。最好还是以40岁划线。40岁前一般是造业的过程,通常是人的奋斗的阶段,而40岁后往往就是人的收获的阶段。这样看看社会上许多人的经历,应该说大致上能明白一些东西的。

  另外人是不能和命抵抗的。50年代生人和60、70、80年代生人的命运是不一样的。但是也有特例的。我还是相信怀师的名言:人的命运是: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算命只是易经的小道。大道的应用,应该有五字真言:就是象、数、理、变、通。

  象:就是现象,任何事物都是要呈现出现象的。一般人,看了现象以后就有条件反射。尤其是感性为重的女同胞。说风就是火的。其实象后面才是有学问的,所以就不能风风火火的了。

  数:就是事物呈现出现象的数学表征(包括:数量、质量、特征、尺寸等等),就像第谷将多年的行星运行所观察到的记录详细而且准确的记录下来。这就是数。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出现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的出现。才能出现牛顿运动定律。

  理:道理、原理、规律。为什么会呈现这些现象呢。这些数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呈现这种关系,而不是那种关系呢。这里就涉及到规律的探寻。这种探寻往往得到一种规律。牛顿的运动定律的建立开启了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革命的大门。靠的就是这种规律性探寻的结果。

  变:变化,在搞清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事物进行改变。进行变化或者是调整其色彩、或者是调整其结构。或者调整其布局等等的变化。

  通:通过。使事物变化,按符合你的要求进行变化。这样就通了。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圆圈,但是往往就是差那么一环。当你找到这个环的时候,能把这个环补上,那么这个环就通了。就圆满了。

  但是中国人的思维往往是停留在第一和第四、第五上。在数和理上面比较欠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人,聪明、灵活会变通。这样往往会让人有一种忽悠的感觉。

  如果能将中间所缺的数、理这二个环补上,就好了。

  我这些年在企业中做咨询基本上是遵循这五字真言的。

  首先是问问题,您的企业有什么问题(象)。通常请企业家(老板)举例说明:譬如————、进一步就进行确认企业你说的是这些问题是这样的吗。将问题进行数量化(数)进行确认。然后根据管理学原理进行梳理(理),梳理出来以后,找到问题的症结以后就进行变化,(或调整企业结构,或调整人员岗位,或调整流程等等)(变)。一变化,那企业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样这个环就补上了,通了(通)。

  其实这五字真言应用的范围非常广的。大可治理国家,小可绘画雕刻。 所以学习易经能够获得应用才能有心得,才能有点自己东西的。

  但是易经博大精神。太极、两仪、四相、八卦、六十四挂相、384爻,然后再进行不易、变易,交易。各种变化。真是变化无穷。所以本人只是稍微有一点了解吧了。不妥之处还望网友指正。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

  易经没那么容易理解,遇到不懂,多思索几遍,还不懂就跳过去,下次再看。不要急,慢慢看就是了。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学习《易经》心得体会,更多易经全文鉴赏请关注应届毕业文学网

  以前,我以为《易经》是一部打卦算命、占卜未来吉凶祸福的“邪书”。但当我初步学习《易经》时,才发现,它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重要的它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哲学巨著。它论述的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真谛、智慧人生的法则。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它含弘广大,博大精深。非但不邪,反而正的出奇,应以“奇书”命之,方为妥当。

  《易经》又名《周易》,古有三《易》,分别为《连山》、《归藏》、《易经》,又称三《易》为《三坟》。即《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典籍。八索之学乃八卦也。随朝代更迭,《易经》的名称各有不同,周朝为《周易》,之后有汉、唐易,宋易,明、清易等。上古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因河图而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

  易经是群经之首,因为其它的经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的,它是中华的总源头,也是诸子百家之首,所以也是群経之始。易经是三位古人创造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图,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孔子为易经写了《十翼》也叫《易传》。易经的起始人是伏羲。 伏羲的八卦图是一部无字天书,是一画开天,它经历七千年的岁月考验一直到今天,足以证明它的真理是永恒的。伏羲的八卦图是由数字与字母组成,而现代的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由此可见中国七千年前的伏羲也是电脑的鼻祖。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