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发行: 特057 音乐邮票,发行日期:1969年3月16日 特122 音乐邮票(65年版),发行日期:1976年2月11日 2元 琴:琴為中國最古絃樂器,傳為公元前29世紀伏羲氏所創,初僅5絃,周時增為7絃,古書記載尚有9絃之中琴與27絃之大琴,但傳世之琴均為7絃者。今人多稱之為古琴,與古箏併稱。 5元 瑟:瑟亦為伏羲氏所創,初為50絃,黃帝時改為25絃,今制仍之,每絃設柱,僅發1音,按官商角徵羽之5聲音階次序,計有5組音域,音量頗宏。 8元 豎箜篌:漢武帝時命其樂人侯調所作,25絃,名箜篌瑟。其聲坎坎應節,傳至外國,改名豎琴,為大樂隊中重要樂器之一。 10元 臥箜篌:魏高陽王維所造,其形似「歸帆」。 特132 音乐邮票(66年版),发行日期:1977年6月21日 2元 三弦:初名絃鼓。始自秦代,係由上古之鼓裝弦轉變而成,唐代蔚為士人習尚之樂器。在樂隊中佔有重要地位,國劇及地方音樂中亦用之。 5元 洞簫:竹製,係由律管進化而來,其創始傳自公元前27世紀黃帝時伶倫所制。漢武帝(公元前140年)時丘仲加以改良。唐時(公元7世紀)名尺8,因其長度唐尺為1尺8寸故名之。今制之洞簫,因其管身大小長短之不同,乃有多種,一般常用者長約60公分,內徑為1.8公分,吹孔在頂端,管身前有5孔,後之上端1孔為按音孔,另後之下端有2孔為繩孔,其音色柔美,可以獨奏。 8元 揚琴:又名蝴蝶琴,因其琴體在廣東所製者作蝴蝶形,故名。初時僅有7行,近年來有增至14行,但一般常用者仍多採10行之中型揚琴,每行設絃4根,絃皆用鐵絲,以襯皮之竹槌雙手敲擊,亦可獨奏。 10元 排簫:係編組律管若干而成,傳在公元前23世紀之帝舜時已有之。祭孔典禮用之排簫為中國音樂之象徵,並經政府頒佈為國樂之樂徽。 中国邮政发行: T.81 民族乐器——拨弦乐器,发行日期:1983年1月20日 民族乐器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一般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拨弦乐器也叫弹拨乐器,它是由拨弦振动发音的乐器。箜篌、阮、琴、琵琶、三弦都属于拨弦乐器。 邮票主图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箜篌、阮、琴、琵琶、三弦这五种在世界乐器之林中风格独具的中国传统乐器。均将乐器置于前面突出地位,刻画精细逼真,并配以彩色;背景以白描手法绘出奏乐的仕女,风韵飘然,神态各异,素色相衬。整个画面主次分明,虚实得当,静中有动。乐器和歌舞得到有机结合,优雅和谐的色调更为画面增添了清新的韵味。 2002-4 民族乐器——拉弦乐器,发行日期:2002年2月23日 ![]() 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不同时代由于审美需求的不同,乐器也相应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同种类的乐器是整个中国音乐史的物化表现。拉弦乐器最早在唐代才出现,是对吹管乐器的发展,提高了音乐在抒情、描写、叙述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力,其形成和确立,标志着中国音乐体系的最后完备。 香港地区发行: S61 中國絃樂器,發行日期:1993年4月14日 ![]() 8角:琵琶 1元8角:二胡 2元3角:阮 5元:革胡 2003-14 中國敲擊樂器,發行日期:2003年11月6日 ![]() ![]() 中國敲擊樂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一。由夏、商、周時代的鐘、鼓、磬、鈴,春秋戰國時代的大型編鐘、編磬,以至漢、晉、隋、唐時代的鑼、鐃鈸、梆、板,中國敲擊樂器已有很大發展。在宋、 元、明、清各代,隨着地方戲曲和民間音樂日益盛行,中國敲擊樂器所發揮的作用日趨重要,漸居領導地位。時至今日,敲擊樂器在不同的藝術領域得到多元化的發展。 這套特別郵票展示了五種中國敲擊樂器,包括:長鼓($1.40)、拍板($2.40)、鐃鈸($3)、雲鑼($5)、編鐘($13)。 澳门地区发行: S12 地區樂器,發行日期:1986年5月22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