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形态学台历案例分析(1月) 
CASE 1——血小板卫星现象 患者男性,74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升高至血液科就诊。【血常规】 
白细胞散点图异常,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图1)。

图1 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 【外周血涂片】DM96图像(RBC)(图2) 
图2 外周血涂片(RBC) 【外周血涂片】DM96图像(WBC)(图3)  外周血涂片可见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胞体大小不一,胞核圆形或轻度不规则,部分细胞可见核仁,胞质较为丰富,血小板围绕淋巴细胞形成卫星现象,而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周围未见血小板围绕,推测这些淋巴细胞为异常淋巴细胞。【流式免疫分型】(图4) 
图4 流式分型 流式免疫分型显示该患者为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倾向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异常淋巴细胞占79.7% 表达CD19,CD5,CD20,CD22,CD79b,CD11c,CD200,FMC-7,κ chain;部分表达或不表达CD10,CD23, CD25,CD38,CD43,CD103。患者白细胞增多,淋巴比例升高且细胞周围见血小板卫星现象,推测为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卫星现象指室温下EDTA-K2抗凝血涂片中观察到的血小板围绕在白细胞周围的现象[1],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周围。围绕淋巴细胞的卫星现象较为罕见,全球仅5例报道[2-6]。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卫星现象可见于健康人、感染、自身免疫病或肿瘤[7-8],而淋巴细胞血小板卫星现象提示淋巴瘤可能。患者初次血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为27×109/L,需考虑血小板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偏低的可能。使用涡旋震荡器最大转速震荡1分钟,重新检测血小板计数为130×109/L,推片镜检发现血小板卫星现象消失,血小板散在分布(图5),故该患者血小板计数最终结果为130×109/L。
图5 震荡后推片,血小板散在分布 患者流式免疫分型结果显示为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倾向MCL。MCL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5(+),CD10(-),CD19(+),CD20(+),CD22(+),CD23(-),FMC7(+),CD79b(+),CD200(-),sIg(+)[9]。该患者流式结果与典型MCL的区别在于CD200(+)。CD200又名OX-2抗原,I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正常表达在胸腺细胞、B细胞、活化T细胞,高度表达与中枢及周围神经组织。文献报道仅有3%~4%的MCL患者CD200(+)[10]。WHO将MCL分为经典MCL和白血病性结外MCL。经典MCL表现为SOX11阳性,IGHV无突变或少突变,临床侵袭性强,预后差,还可以出现更具侵袭性的变异型母细胞型和多形性型,常伴p53突变;白血病性结外MCL表现为SOX11阴性,伴IGHV突变。常累及外周血、骨髓及脾,临床呈惰性,预后较好,但是如果p53突变,预后变差。与CD200阴性的MCL相比,CD200阳性的MCL SOX11阳性率低,CD23表达阳性率高,白血病性结外MCL的发生率更高,临床进展缓慢的病例更多,见图6。MCL的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通常为形态一致的小至中、大的淋巴细胞,胞核略不规则,生长方式多样,包括套区性、结节性和弥漫性。需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进行鉴别。免疫组化选择CD20、PAX5、CD3、CD10、CD23、MUM-1,SOX11和CD138。大多数患者有CD5(+)、Cyclin D1(+)的表达特点。当Cyclin D1(-)时确诊困难,可以采用FISH检测t (11;14)[11]。
图6 CD200(+)套细胞淋巴瘤与CD200(-)套细胞淋巴瘤病理及临床表现的比较[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