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在当代的奇幻漂流

 浮生偷闲 2020-04-13


最近很多人在聊杜甫。


忽然想起一段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奇幻往事。


1920年代,胡适出版《白话文学史》一书,其中提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胡适说,这首诗“有一种穷困里的诙谐风趣”,“在这种境地里还能作诙谐的趣话,这真是老杜的最特别的风格。”


这两句话,在1950年代引来了大批判。


何其芳骂胡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非常沉痛的作品”,却被胡适“毫无心肝地”解读,说成了“诙谐”、“滑稽”或“穷开心”。


作家刘国正也骂胡适,说他受了“买办思想”的支配,发出谬论,抹煞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里“提出的严肃的社会问题和它表现的伟大思想”,是对杜甫和这首诗的“莫大污蔑”,充分暴露了胡适“思想的反动、居心的阴毒”。


文艺理论家舒增才,则直斥胡适长了两只狗眼。他说,杜甫这首诗富有人道主义精神,是世界最珍贵的东西。但从胡适的“狗眼望出去”,被他那么一解读,这首诗就被贬成“吃剩抛弃的骨头了”。


其实,胡适所见到的“穷困里的诙谐风趣”,对诗中饱满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无任何妨碍。众人如此说事,只是时势所迫,必须这般胡搅蛮缠、借题发挥;这些批判文字,看似是在捍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实则是在侮辱杜甫。


《石壕吏》已从初中语文课本删除(新闻地址:http://www.chinanews.com/sh/2019/02-25/8764385.shtml)


1971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次倒了大霉。


79岁的郭沫若,在他的新著《李白与杜甫》中,给杜甫贴上了“地主”的政治标签。他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郭的论证如下:


“诗人说他所住的茅屋,屋顶的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加盖过两次。一般来说,一重约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这样的茅屋是冬暖夏凉的,有时比住瓦房来还要讲究,茅草被大风刮走了一部分,诗人在怨天恨人。”


简而言之就是:从“茅草有三重”,推论得出“屋顶加盖过两次”;再推论得出这房子“冬暖夏凉”,比瓦房还要讲究;最后得出结论,杜甫是个“地主”。


接下来,郭对杜甫展开了批判,说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做“娇儿”,却把捡走茅草的村童呼作“盗贼”,是只在乎自己的处境,忘了别人比他处境更艰难:

“使人吃惊的是他骂贫穷的孩子们为盗贼。孩子们拾取了被风刮走的茅草,究竟能拾取多少呢?亏得诗人大声制止,喊得‘唇焦口燥’。贫穷人的孩子被骂为盗贼,自己的儿子却是娇儿。他在诉说自己的贫困,他却忘记了农民比他穷困百倍。”


最后,郭针对那句广为传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开了炮。郭说,杜甫这句话根本不是在替普通民众说话,而是有阶级性的:


“诗中所说的分明是‘寒士’,是在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怎么能够扩大为‘民’或者‘人民’呢?农民的儿童拿去了一些被风吹走的茅草都被骂为盗贼,农民还有希望住进广厦里吗?”


被如此这般曲解与构陷,杜甫生前绝对想象不到。在那个鲜有当代人的新著作问世的时代,郭沫若这本书《李白与杜甫》,“一下子发行到四五十万册”,杜甫“破落老地主”的形象也因之广为流传。


曾几何时,杜甫是被郭沫若心奉为偶像的。至晚在1962年,他还赞扬过杜甫,说他和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不到10年的时间,这偶像就堕落成了虚伪的腐儒和恶劣的老地主,原因不在于郭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而在于时代的洪流要他发生这种变化——早在1942年,“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这样的顶层论断,就已从政治界传入文化界;1958年,“看来,高级知识分子的住房困难问题,是古已有之的”的顶层论断,也曾通过杜甫草堂之游传递给了文化界。郭沫若直到1971年才意识到顶层论断的不可抗,多少有些后知后觉。


这种后知后觉,或许是因为他很清楚,“士”可以用来指代所有民众的,《韩非子》里就有“耕战之士”这样的表述,“士”并不专指高级知识分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1971年的这番遭遇,也波及到了语文教科书——教科书迅速将“群童”改注为“穷人家的孩子”,将“寒士”改注为“读书人”。这种改动,一直维持到上世纪90年代。


1975年,《北京大学学报》刊文《杜甫的再评论——批判杜甫研究中的尊儒思潮》,署名“梁效”。这篇文章彻底否定了1962年中国文化界对杜甫诞辰1250周年的纪念活动,说那场活动的本质,是“兜售尊儒黑货达到了高潮”;对于杜甫,文章的定性是:


“在杜甫身上,我们再一次看到儒家思想对维护反动统治的作用。”


很难想象,杜甫如果活着,他会怎样看待这些评语。


留言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