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学习华为之痛

 繁星1 2020-04-14

 前言

      很多公司言必称学习华为,但其实华为是那么容易学的吗?这就像是在学校里模仿学霸,不假思索的模仿,大多数人终将痛苦而归---每一家企业都像一个人,自有其个性、背景与能力。盲目学习华为,难免有东施效颦之嫌。

反思 

       对于很多不重视管理或缺少管理的企业,工具或体系太重要了。于是,流行什么抄什么,什么工具级别高用什么,就像抗生素一样泛滥。也许,不适合的工具可能比没有工具强,起码有的用;再糟糕的体系,也比没有体系强,起码有个架子;然而,关于学习华为,有太多的教训,有公司高管主张要原封不动的引进华为体系---Copy,也有要定制化tailor.但是否非此不可的,我看未必,其实,知道管理工具的原则、发展、假设与应用,总是不会有坏处。

华为主管的困惑

      一位16级员工,当年升级为17级,绩效为A,任职资格从3级升到4级,岗位从部门经理升为总监。你怎么给他加薪?有职级(岗位)、绩效、任职资格,当时笔者问一位主管,看这位老员工如何回答。结果是很难回答。超过三个因素,我们就难以计算各因素所占比率或价值(等价的金钱)。这样一来,激励的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因为员工无法分辨因为哪方面的提升收到了激励、效果最大。

华为系咨询师的问题

      一次跟一位言必称华为的咨询顾问聊天谈起任职资格与胜任力。当时对话:

      问:“你帮人家公司导入了这套体系之后,你解决了我们曾经的那些问题吗---比如年度调薪的时候,职级工资、任职资格以及绩效,甚至是岗位?”

      答:“大佬,我怎么知道啊!”

      一他睁大了眼睛问我…

      问“你知道这套体系跟胜任力体系有什么关系吗?”

      答:“不知道。”

      问:“但是你知道他们是来自英国和美国吧。”

      答:“说实话,不是很清楚。”

      您,在阅读中的读者,您知道其中的问题与背景吗?

客户的面子

      这是一家多元化集团,曾经是80年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企业之一。HR总经理和华为系顾问,把他们在总部做的任职资格项目介绍了一遍,突然觉得大公司有了这套工具仿佛自己也就牛了。笔者试问这两位大佬在企业实践中提到的类似以上的几个问题,回答自然是支支吾吾,于是笔者选择不再提起这事。笔者心中捏一把汗,不敢揭露他们已经投资巨大的项目,真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啊,但心中知道那些文案深宫锁二乔的日子不远矣。

一个真实的华为

       其实以上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华为员工不会告诉你!甚至他们也不一定知道!执行者与设计者的角度不一样。更甚,为了职场生存,华为员工必须政治正确---不要说坏东家!于是吃瓜群众看到更多的是光鲜的那面,却感觉不到华为之痛。当然,华为是高科技、高素质与高薪的“三高”公司,高薪之下,很多内部管理问题就被掩盖了。

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背景是华为从创业期转入高速发展期,结束了代理销售转入自主研发,发现人数与规模巨大,管理层次增加,效率却没有增加,更缺乏考核评价体系标准,还停留在“蒙估”(“蒙一蒙”,“估一估”)的简单粗暴的管理阶段。还要摆脱那种“官位”(如正处级高级工程师)要形成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持证上岗,让有责任有贡献的的人尽快成长起来。

任职资格的引入

      那任职资格是什么?1995年中国劳动保障部引入英国国家认证资格体系后,建议华为等做试点,获得高层同意。也就是20年前,1998年的春天,华为第一任人力资源总监张建国考察英国巨企后引入这套体系。当年3月中旬英国专家就到了华为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于是,华为就从秘书开始,展开了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也就是说,这可能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还是有国家的意志。

      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需要了解的问题是:

      第一、这是个英国国家任职资格制度(National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NVQ),这是个庞大的体系与系统,它由英国政府与学校课程与评价委员会联合推行。

     第二、评聘分离。你的企业可以对你的员工进行资格认定,但是否聘用是另一回事---这就有风险了---华为当时是个高速成长的公司,有的是职位等着这些人才去填补。

    第三、这是个管理体系。公司的战略、组织结构、工作内容等基本稳定,才能支撑这样的一个体系。华为正是任正非这样擅长战略与管理的人领导着的企业。这也是很多企业学不来的。

    第四、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培训与激励体系,没有华为大学开发相应的学习课程、没有相应的激励,员工就不会去认证。而这正是华为高薪所掩盖,一些公司学不到的。

胜任力的引入

    那华为为什么又有胜任力呢?

    其实在更早,即是2005年华为香港就引入了HAY做胜任力体系,2008年在研发中心等部门开始系统设计,之后就在全球率先引入了胜任力体系(1995年当时还在鼎盛时期美国通用电气GE通过Dave Urich引入)。这是一套领先的、实证的、基于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管理科学的技术。显然这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入。而且华为还二次请HAY修订并升级华为胜任力。

     至今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这套胜任力体系依然经久不衰。在各大型企业都争相建立。当然,Dave Urich与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把HR通用胜任力推向顶峰(全球领先国家HR模型导读

任职资格与胜任力

      为什么两套系统一起用,用得不顺呢?来源不同:英国与美国。应用范围也不一样:前者在国家层面,后者很个性化--依赖所研究的样本,可以是国家,行业,企业甚至部门。还有很多。但问题是:1、你要建立一个国家标准吗?显然,华为也是在特殊背景下建立的,但没有成为国家标准,也许可以称之为行业标准(就像思科、微软认证一样)。2、现在各行各业都要挖华为的人,你们是看他们的职业资格还是职级?当然是后者!而职级是跟胜任力相匹配的。当然,也有人试图把华为的职级与任职资格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显然这是牵强的---比如职级为18级的单纯的招聘总监,如果他不懂其他模块,显然很难对应相应的任职资格(General通用的级别),别说这位招聘总监达到人力资源管理3-4级,甚至2级都可能会很勉强。

任职资格与胜任力之融合

      首先,任职资格与胜任力,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任职资格显然受到了胜任力的影响。其次,从宽泛的角度看,任职资格还是更像国家、行业的认证资格,在一个比较广泛的意义上,对人才是否胜任工作的保障提出了很好的示范,比如SHRM采用SHRM-SCP和SHRM-CP,就如思科认证、微软认证分级别一样---但这是中国作为国家应该学习的。但从企业的角度,应该理性一点,胜任力已经很好用了,关键是执行力的问题。

     最后,还是建议学习华为,了解华为背后的故事、管理工具应用的前提与条件。毕竟华为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引入中国,在一群执行力最强的企业与员工身上试用了一遍,在短短的十几二十年彻底的消化,最终成功植入了一个中国文化主导的全球化企业。即使如此,没有必要什么都学,更没有必要因为它好就学,它有它的行业、发展阶段、员工与文化特点。一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眼里就不只有华为了,而是世界.....

 本文特别感谢前华为同事、加拿大人力资源认证领导、加拿大认证Payroll专家、加拿大劳动法资深顾问、实战专家田林的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