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思路

 新用户01259739 2020-04-14

基本思路

第一步:排除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升高;

第二步:确定有无嗜碱细胞反应性升高的相关表现(或疾病),或有无血液肿瘤相关信息;

第三步:排除假性升高/嗜碱细胞反应性升高/CML肿瘤之后,进行二线检查(包括骨髓核型分析、分子学检查)以筛选PhMPNMDSAML、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嗜碱细胞是真升高吗?

(一)血细胞分析仪:临检工作中常遇到血球分析仪器得到的嗜碱细胞比例出现假性升高情况,这与血球仪器采用嗜碱细胞不同检测原理相关。如库尔特与雅培仪器采用共同白细胞分类通道,联合激光散射与多种方法(如阻抗、光吸收等)将嗜碱细胞与其他白细胞进行区分检测。而其他仪器如希森美康,迈瑞,西门子等采用专用溶血剂通道,利用嗜碱细胞较其他类型白细胞更难溶解的方法来进行区分检测。最近库尔特采用称为“血球流式”方法用特殊的抗体标记检测嗜碱细胞。尽管仪器收集分析细胞量之大,结合技术革新,但对嗜碱细胞准确计数而言仍有待完善。

临床上遇到嗜碱细胞假性升高情况多于假性减低。常见原因分析:

嗜碱细胞假性升高多见于3个原因:1.样本超过24h进行检测可能与嗜碱细胞轻度升高相关;2.嗜碱细胞专用通道检测时,某些情况下因其他白细胞(异形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细胞、原始细胞)耐受溶血剂的破坏,导致其被计数为嗜碱细胞;3.白细胞共同通道检测时,一些脱颗粒的中性分叶核细胞、有核红细胞、聚集的血小板会分布于嗜碱细胞散点图位置,导致嗜碱细胞假性升高。

嗜碱细胞假性减少的2个原因:1.嗜碱细胞专用通道时,因嗜碱细胞被溶血剂破坏,导致该通道嗜碱细胞数量下降;2.白细胞共同通道时,仪器分析肿瘤性嗜碱细胞的特征,将其归类分布于中性粒细胞区域,从而计数为中性分叶核细胞,导致假性减低。

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ISLH)建议初次嗜碱细胞结果>0.5 × 109/L>500/uL的样本需要进行人工显微镜镜检复核;嗜碱细胞<0.5 × 109/L<500/uL疑似存在异常细胞或血小板聚集干扰的样本应手工分类以校正可能的不正确嗜碱细胞比例。对嗜碱细胞<0.5 × 109/L<500/uL,仪器无异常报警提示的样本,可暂不手工复核。

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H20-A2文件嗜碱细胞参考方法是血涂片手工显微镜分类(计数400个白细胞得出嗜碱细胞百分比)。该法存在问题:a涂片上细胞分布不均匀;b形态学人员对嗜碱细胞形态辨认能力差异;c方法固有产生的统计学偏差。对低值嗜碱细胞样本中统计学偏差的问题尤为严重,通过增加计数总量的血球仪器可能会弥补这一问题。而对“血球流式法”也有试验进行了评估,但不同研究者得到结论不尽相同,其真实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血涂片检查

血涂片用于嗜碱细胞分类计数、评估细胞形态及为临床提供血液肿瘤提示信息。如上图左一为正常的嗜碱细胞;右三图为异常嗜碱细胞,特点为脱颗粒、颗粒染色/大小异常、胞浆空泡、核分叶过多、幼稚阶段。反应性嗜碱细胞升高以颗粒减少为主,其他异常形态改变少见。而MDSCML加速期常出现其他的异常形态。

手工分类应计数至少400个白细胞。手工分类与仪器结果出现不一致时,推荐额外进行200个细胞计数。因手工方法比较耗时,受各实验室人员经验等影响,即使计数600个细胞,对于1%界值的嗜碱细胞百分比,95%置信限可靠性仍不足。而采用血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可在较短时内充分计数足量的细胞数,这是有一定的帮助价值。


(三)流式检查

上表是正常与异常嗜碱细胞的抗原特点,以及与其他细胞如浆样树突细胞/原始细胞等鉴别的特殊标记。流式SSC/CD45图上,嗜碱细胞CD45表达较弱,介于淋巴细胞与原始粒细胞之间。嗜碱细胞以CD203c作为一个较特异的表面标记;也有报道认为CD193CD123具有最好的鉴别能力等等。比如嗜碱细胞不表达CD34DRCD117,以此区别于原始粒细胞。


二、嗜碱细胞相关的非肿瘤性疾病

嗜碱细胞升高的疾病:过敏性鼻炎;缺铁性贫血与轻度嗜碱细胞升高;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嗜碱细胞高;某些感染与嗜碱细胞升高相关;嗜碱细胞升高与结核/水痘/肝硬化;文献报道甲状腺功能减低与寄生虫感染(但一项668位寄生虫感染的研究显示与未感染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1993年一项甲减的研究也未发现甲减与健康人群间的差异)。

嗜碱细胞减低的疾病:慢性荨麻疹;抑郁/焦虑;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相关。


三、嗜碱细胞相关的肿瘤性疾病

1. CML 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是CML最常见的外周血异常表现之一。部分CML嗜碱细胞升高可能是单独唯一的表现,且维持数月之久;甚至在极罕见情况下持续数年升高。Yasuda等人报道一例80CML患者,长期随访(27个月)出现单一嗜碱细胞升高,而无疾病进展表现。嗜碱细胞数量在CML 中升高程度不一,但数量>1 × 109/L1000/uL)需要高度怀疑CML可能。次要断裂点m-BCR型很少出现嗜碱细胞升高与脾大。嗜碱细胞升高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高嗜碱细胞患者生存期较短。WHO/ELN也将嗜碱细胞比例大于20%作为CML加速期的指标。

2. 其他血液肿瘤

排除反应性嗜碱细胞升高或CML后,需要进行二线筛查,包括分子学、骨髓形态学评估与细胞遗传学检查。

嗜碱细胞升高患者中筛查BCR-ABL1, JAK2, 和或 CALR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为84.7%15.2%12.5%。后两者为PhMPN,如PMFETPVPMF患者中嗜碱细胞高于正常对照,其中1/2患者出现嗜碱细胞>0.1 × 109/LETPV患者中嗜碱细胞可呈中度升高。有时仅凭血常规结果很难区分CMLPhMPNPMF可出现脾大、白细胞、血小板升高等类似CML表现;PV伴缺铁时,压积常正常、伴血小板与白细胞升高。一些CML也可出现血小板升高伴嗜碱细胞轻度升高,与ET鉴别困难。因此需要分子检查用于PhMPN诊断。

15% MDS患者出现骨髓嗜碱细胞升高,其中42%患者出现嗜碱细胞>0.1 × 109/L。无论采用0.1 × 109/L>0.25 × 109/L作为嗜碱细胞升高的界值,嗜碱细胞升高与MDS总体生存率负相关,而与MDS转白之间尚无统一共识。MDS患者外周血出现高嗜碱细胞,常与特殊染色体异常相关,如i17q),t69)和复杂核型。嗜碱细胞中度升高还可以见于MDS/MPN,如CMML,或aCML

嗜碱细胞升高尚见于慢性嗜碱细胞白血病,CML急性期,AML伴嗜碱细胞升高,以及急性嗜碱细胞白血病。AML伴嗜碱细胞升高常出现一些特殊的染色体异常,如t(6;9)(p23;q34)t(8;21)(q22;q22), t(X;6)(p11;q23)12p异常。

/慢性嗜碱细胞白血病以嗜碱细胞升高为特点,除CBL的特点(2017年国际专家组CBL诊断标准共识:嗜碱细胞增高>1 × 109/L 8周,PBBM嗜碱细胞比例大于40%,伴嗜碱细胞恶性克隆证据)外,急性嗜碱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大于20%

淋巴瘤伴嗜碱细胞升高极其罕见,有学者报道一例初发CD5+淋巴瘤患者嗜碱细胞升高的案例。但嗜碱细胞升高并非是医生诊断淋巴瘤的重要提示。


参考文献

Joffrey Feriel, François Depasse, Franck Geneviève. How I investigate basophilia in daily practice. DOI: 10.1111/ijlh.13146

本文来源:iMorphology 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