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我们读的《道德经》都是假的?帛书本出世后,一切才真相大白

 我是圭水 2020-04-14

被称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就是这样一本这么重要的名著,竟然被人们篡改。被篡改后的《道德经》还成为了通用版本,误导了人们很长一段时间。

通用版本的《道德经》是这么说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而实际上帛书上所写的原文应为: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乍一看,我们会发现也没什么出入,无非就是三个地方有所不同,但我们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不同,其含义是相差很大的。

一是“上善若水”和“上善似水”,这里看起来其实意思差别并不大,“若”是好像的意思,“若”也是好像的意思,所以改版与原版在这里相差并不大。

二是“不争”和“有静”,虽然大意上都是在说水不争不抢的本性。但是我们要注意,水不是人,它是一种客观的事物,没有生命特征,所以自然也不会有争与不争,所以“静”比“不争”在这里会更加合适形容水的状态,更加地客观。

以上两点还不是出入最大的,下面我们要讨论的这个差别,才是完完全全颠倒了原文的意思,那就是“与善仁”和“予善天”。首先,我们要知道,老子对于“仁”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否认的态度的,他曾经说过“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老子是道教的代表人,他认同的是“天道”,而不是孔子所推崇的“仁义”。所以改版的“与善仁”,很明显就是和老子思想相反的,一看就不是老子的本意。

而帛书中的“予善天”,才是老子的思想推崇所在,因为只有天,也就是老子所支持的“天道”才能做到真正地予人。天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帮助他人,而不是像“仁义”一样,列出一堆对人们为人处世的规则,拘束人们的思想。因为每一个人的天性都有所不同,如果在没有认真地了解一个人,就胡乱地用所谓的“道德”去束缚他,是很容易酿成大祸的。

老子作为道家的鼻祖,提出了著名的“辩证法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不仅在古代就备受人们,直至现在就一直被人们推崇学习。

德国人尤利斯·噶尔评价老子说:“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而我们更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些著作,尽量减少这种字眼错误的再次发生,以免对人们的学习造成误导。

参考资料:《道德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