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唐人(二)

 苏家酒窖 2020-04-15
饮食唐人(二)

茶文化无疑是唐朝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现代人喝茶,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杯子里扔一些茶叶,再用开水泡开后饮用;稍微精致点的人去钻研茶艺,十多个步骤在他们手中如同行云流水般地被完成。前者在小编看来是喝茶,用来提神解渴,后者则是极为讲究地饮茶,其精髓在于“品”,品茶的色、香、味、形,解渴则在其次。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极为强盛的朝代之一,社会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前朝积淀许许多多的文化都在唐朝有了新的发展,茶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今天来认识认识唐朝的茶文化吧!

中国茶艺

茶,在古代有许多种叫法,如茶、茗、梗、槚、荈等。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过,说茶有五种叫法,“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唐朝以前的大多文献资料中对茶的记载大多是使用“荼”这个字的,但并不是说没有使用过“茶”这个字,例如西汉王褒的《僮约》里就有这个字,只是鲜少使用。直到陆羽在《茶经》中使用“茶”这个字,这个字形才逐渐确定下来。 

“荼”与“茶”

不过,食茶和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神农本草经》中记录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辞书之祖《尔雅》,取材于先秦,成书于汉代,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其中就有对茶的记载。汉代饮茶已成风尚,西汉辞赋家王褒所写的《僮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茶在当时不仅是日常的重要饮料,而且对茶具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并且作为商品在市场(武阳)上广为流通。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颇盛,嗜茶者甚众。以茶代酒,用茶待客,是寻常之事。总的说来,隋唐以前的饮茶,属于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并不讲究茶艺,尚未形成茶道,更是极少使用“茶”这个字。 

神农尝百草

进入唐朝,茶事大盛,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旧唐书》记载,“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说那个时代茶跟米盐一样,是生活必需品。唐代信书中有一封提到,“各好将息,勤为茶饭”,意思是要收信人好好休息,多喝茶,多吃饭,信里面很自然地将茶与饭相提并论,可见当时饮茶之风盛况空前。

唐人煎茶

为什么饮茶之风在唐代兴盛呢?原因大致有六个。


1

首先是魏晋南北朝多年以来的战乱,政治又十分混乱,再加上隋朝隋炀帝的暴政,民不聊生,哀声载道。到了唐朝,不仅没了外族的暴力入侵,政权得到加强,政治也更加清明;再加上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不再集中劳役农民大兴土木,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给饮茶之风在唐代兴盛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  

唐朝繁盛景象


2

在经济方面,由于茶叶主要产自南方,而当时的种植方式只能依靠大量劳动力。安史之乱爆发后,大批北方人口迁居到南方,为南方茶叶种植增加了不少社会劳动力。南方茶叶生产地开始出现专业的茶园户,一方面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茶叶供求,另一方面茶商能够运用各种手段赚取利益。此过程中茶文化也得到了扩散。

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它的需求量又大,贩茶可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得茶商有动力在生产地和市场之间来回奔跑。这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走私商人,有的还与官府勾结,逃税避税,此类事件从侧面能反映出唐朝茶叶市场的巨大需求量。

茶园


3

第三个原因则是唐朝皇室的种种宫廷行为的影响了,因为皇室的行为总会带动士农工商各阶层的追崇,无疑会推动着饮茶之风在唐朝盛行。

首先,是进贡这个行为的影响,进贡是藩属国或者臣民定期向皇室呈献各种各样的好东西的行为。由于皇室喜爱饮茶,在各地官员的职责上也增添了选茶的工作,每年新茶进贡,各地官员都会将本地所产的茶叶对比,对各类茶进行评判,再开研讨会选出质量最好的茶叶作为贡茶呈献给皇室。

唐朝茶宴

贡茶最大的作用肯定是讨皇帝开心啦,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外交建设搞得很好,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一般都带着礼物,而中国皇室的回礼也是种类丰富,贡茶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后呢,在科考期间,监考官员饮用的茶水一般都是贡茶所泡,在最后的殿试中,多以皇室名义赏赐举子和官员现场饮用。在如此重要的科举中,以茶叶鼓励考生和犒劳官员,可想唐朝茶叶地位之重要。除了贡茶,唐朝皇室每年都会举行和茶有关的宴会等。

唐朝科举


4

佛教对饮茶之风的盛行有一定的影响。佛教修行往往需要清心、禅定,而茶又具清净、平和之效,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故佛教茶风盛行。

李白出游南京接受一位禅师的赠茶时写过,“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而其中的“曝成”,指的是晒青,而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陆羽的《茶经》尚未问世,而晒青的方法已然出现,可见佛教为了研究喝茶煞费功夫了。再者佛教传到唐朝,与儒、道文化的融合借鉴促进了佛教的本土化,除了统治者,底层人民也能够接受佛教文化,所以佛教喜茶也就间接的促进了民间茶风盛行。 

陆羽与皎然


5

这里要给各位读者大大说一个有趣的规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物的产生往往最先出现在民间,而这个事物是否广为流传则与文人是否关注有关,比如松竹梅兰四君子,文人用各种手法将这些事物写进诗文之中,赋予这些事物高尚的品格,流传至后世,真正喜欢这些事物的人去更好的发展它们的内涵,不怎么喜欢的人也会附庸风雅,这些事物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文化。小编认为,茶文化也有这样的形成过程,所以第三个原因与文人雅士写文作诗有关。 

松竹梅兰国画

因为茶文化除了茶叶本就有的功能,还蕴含着我国不少传统优秀文化思想,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唐朝实行科举制,对诗的创作也被纳入科举考试之中,这也是唐诗兴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茶,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物质形象,文人们肯定不会放过它的!因此,他们对茶研究极深,对茶具、水源、饮法等也很讲究,随之还发现了许多名山名泉;除了浅层地吟咏茶,他们也常常在茶诗、茶文中写一些自己地人生感悟,促进茶的精神文化的形成。所以,茶在唐朝能够那么兴盛,文人一定功不可没! 

唐朝诗人顾况写的《茶赋》


6

最后,市井饮茶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使得茶文化也得到普及和发展。唐朝关于茶的贸易发展的极好,使得平民百姓也可以很容易的买到茶。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写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是当今的江西景德镇,据史料记载,景德镇不仅盛产茶叶,还是唐朝东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茶马古道的出现,把南方的茶带到了北方,使北方民众有了喝茶的机会。

《封氏闻见记》为唐朝一位叫封演记得吏部郎中所写,里面写到,“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提到了北方城市有很多茶铺,用煎茶得方法制茶,不论是谁,给钱就卖。 

唐朝茶肆

茶圣陆羽


唐朝的茶文化,一定是与茶圣陆羽有关的。陆羽,字鸿渐,是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三岁的时候被人遗弃,他在《陆文学自传》说自己有仲宣、孟阳之貌陋,才会被遗弃。不过幸好,当地著名寺院龙盖寺方丈智积大师恰巧路过,将他抱回寺院收养,前面提到僧侣大都喜茶、喜欢钻研茶,陆羽从小就对茶有浓厚的兴趣,与其在寺院成长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1

陆羽小时候超级聪明,智积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可是呢,陆羽又偏爱儒学,不爱佛学,曾经还用儒家的话来呛智积,说佛教子弟清心寡欲无后代,说儒家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论断,问佛教子弟能有后代吗?此番话在佛教圣地可谓是大不敬了,智积见小陆羽执着儒学,就对小陆羽凶狠了起来,所以小陆羽被他罚去打扫寺院、扫厕所、用脚踩泥涂墙壁等脏活累活,更是不准他接触儒家的书籍。

小陆羽爱学习,龙盖寺里面无纸笔供他学字,他就用竹子在牛的背上写字练字。有一次偶然从一个读书人那里获取了张衡的《南都赋》,小陆羽便不停地读这篇赋想要背下来,可是被智积发现了,唯恐他更加远离佛教圣义,便又给他安排修剪寺里荒草的工作,还派比小陆羽大的和尚监视他,可谓是年幼多艰辛。 

茶圣陆羽


2

既然没有办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小陆羽觉得在寺院的日子简直度日如年,就有了出逃寺院的想法,终于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有了出逃机会,也是这年,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除佛教以外的知识,根据《易经》中的一句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将自己的名字更为陆羽。

出逃寺院之后,陆羽进入戏班子打工,因长相丑陋所以演的大多是丑角,虽然有一点口吃,但是陆羽能够运用好自己的优缺点,演戏幽默诙谐,广受好评;又因为能够识文断字,又十分有想法,他还编了大量的有趣的节目,可谓是当地著名的丑角了。


3

在一次祭神活动中,陆羽有幸被邀请前去表演,在此期间,认识了当地太守李齐物,交谈一番,李齐物认为他是个人才,不应该在戏班子里埋没才华,就修书推荐他去已经隐居的邹夫子那里修习儒学。虽然他相貌不怎样,还有一点口吃,但是思辨能力极好,在邹夫子那里很受欢迎,还结识了许多爱茶的朋友。

师成之后,下山又结识了一生的知己崔国辅,品茶鉴水,讨论学术。崔国辅想要举荐他为国效力,却被他委婉地拒绝了。若为自由物,事事皆可抛嘛,陆羽执着于茶,想要深研茶学,更是为了考察茶事开始了游历生活。 

茶圣陆羽

毛尖、贡茶、明月茶……,他为了探访这些名茶的生长条件、制作茶技走遍祖国大江南北。




在遍品天下所产之茶,遍尝各地所出之水,悉心钻研茶学之后,著《茶经》三卷,“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等,进行了全面论述。



还创设了煎茶法,在《茶经》问世以前,前人煮茶的方法让茶丧失了太多的风味,会加各种食材,甚至还会加调料去给茶调味,类似现在的擂茶,而煎茶法则是让茶完完整整的展现出自己的风味的,并且把奇奇怪怪味道的茶引向清茶的方向发展。《茶经》集中唐以前茶学之大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影响深广,陆羽也因此而被后世奉为茶圣、茶神。

陆羽的《茶经》

陆羽的《茶经》一问世,唐朝茶文化也就定了型。陆羽是怎么写的呢?请看下回分析。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