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园锦绣:同光十三绝(4)

 苏家酒窖 2020-04-15

能人辈出的生行

程长庚,嘉庆十六年(1811)出生,光绪六年(1880)去世,名椿,字玉山,又字玉珊,一名闻瀚。是安徽省安庆府潛山县人,祖上居住在安徽怀宁石牌镇。

他少年时先入保定和盛成科班学习昆曲,后来又进入北京在三庆班学戏,技艺大成现身表演时“座客数百人皆大惊,起立狂叫动天。”演出时座无虚席、一票难求,放到现在差不多就是微博转发量“500京”级别的明星了。

后来程长庚成为了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又进一步,担任三庆班主,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担任“精忠庙”庙首。

程先生活动的年代可还没有现在的麦克喇叭,想要让自己的声音能传遍容纳几百号人的戏园子,非得有一副好嗓子不可,他的嗓音被内行人称之为“脑后音”,吐气时如长河滚滚而下,听后如醍醐灌顶,回肠荡气、欲罢不能。这是他长久琢磨练习的结果。自幼在徽班学习,入京后又进一步精修,凭借着这样的契机,先广博而后提炼,一方面,继承徽、秦、汉腔调唱法的精髓,如吐字、发音、运气的各种技巧;同时,在前辈艺人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仅仅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京剧的境界。

正因此,他与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同被誉为京剧第一代演员中杰出的老生人才,并称“京剧三鼎甲”。

程长庚虽出名最晚,却后来居上,名列“三鼎甲”之首,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这一点在前面已有提及。

 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对他的赞誉之词,“当其(指程长庚)唱之初,稍稍激出,而徐复于平调,大小高低,各能如意,变化无穷者也。”

从前人的记载中可以得知,程氏塑造最成功的是伍子胥、鲁子敬、关羽等舞台形象。尤其擅长扮演伍子胥,当年他就是凭借扮演伍子胥一鸣惊人,并且在当时,程长庚的伍子胥是独一份的。

梨园锦绣

同光十三绝:程长庚

卢胜奎,道光二年(1822)生人,光绪十五年(1889)去世,江西人。胜奎只是他的艺名,本命不详。

与其他人相比,卢先生的演艺生涯多了几分画本传奇的意味。

他本来是读书人,落第后便在京城住下,却没有二战科举的意思,而是整日流连于戏园。当时他经常观看程长庚先生的表演,后来索性就加入三庆,拜师程学习老生。现在想来或许是程先生个人魅力过大,成功俘获一名小迷弟。

不过卢胜奎半路出家,不仅成为一代名伶,还以“活孔明”之誉被《同光名伶十三绝》收录,真的可算是传奇了。张肖伧《燕尘菊影录》记载“(卢胜奎)所唱一宗二奎,平正稳练,做工身段,均能出人头地。”能有这般成就除了有一位好老师之外,跟他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如果他没有放弃科举的话,想来迟早也会金榜题名吧。

因为是前书生,熟读史书的卢胜奎对历史剧的理解和感悟远超他人,又有文采,能在剧中随性加入唱词。另外他也善长撰写剧本(程长庚先生算是捡到宝了),剧本为一台戏之根本,故又被称为“卢台子”。

梨园锦绣

同光十三绝:卢胜奎

徐小香,生年道光十一年(1831),卒年民国初年(1912),享年81岁(这一位算是长寿了),原名馨,号蝶仙,小香是艺名。徐小香出生在苏州吴县,祖籍是江苏常州。

拜进曹眉仙门下,学唱小生。后因父亲病故,为了生计,又拜师于吟秀堂,成名后因为住所名字“闻德堂”,后改名“岫云堂”,于是给自己定“岫云主人”之号。最开始搭伙在四喜班演唱,不久改入程长庚主持的三庆班,为该班小生主演。

尤其与程长庚等合作演出《三国志》连台本戏,饰周瑜一角,当时时有“活公瑾”之誉。

后来徐小香与班主程长庚赌气,离开三庆班,发愤钻研。“当辍歌者八年,每日头不去网,足不去靴,早起调嗓音,练武功,罢然后食,下午自操琴自唱者必二三次。无论与何人言,皆学科白音韵。又时时动摇其首,则插雉尾姿势也。”正是这样的刻苦研磨,徐小香在各方面技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也被称为京剧小生的开山祖师。后来程长庚亲自登门道歉,约他再度出山,他才又回三庆班,立时技惊四座。

程长庚死后,徐小香也即退出戏坛,后半生隐匿乡野,再不复出。

梨园锦绣

同光十三绝:徐小香

杨月楼,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人,光绪十六年(1890)去世,名九昌,字月楼,外号杨猴子,安徽怀宁县石牌镇杨家墩人。

杨月楼幼年时跟随父亲在天桥卖艺时,被张二奎慧眼识得,于是拜师张二奎,排名玉楼,与陆玉凤、沈玉莲、俞玉苼(俞菊笙)等同门,与俞菊笙并称忠恕堂“文武双壁”。

杨月楼是生行奎派的主要继承者和代表人物。当时武生行急于独立,新生的事物想要独立于母体,就得证明自己的独特性,证明除了自己这一行当之外,别的行当演不了也也演不完全。杨月楼因缘际会,在此时,在宗“奎派”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程、余、张三派之长,成为一代大师的同时,也间接促成了武生行的独立。后来他做为京城武生魁首,创立了“忠华堂”教徒授艺。

“后长庚老去,月楼接演鲁肃,安详沉静,颇能传长庚衣钵。”事实上杨月楼在程长庚去世之后担任三庆班班主,算是从前辈手中接下了艺术的火把。

杨先生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承父衣钵,演猴戏描“一口钟”脸谱,活泼俏皮,灵动不俗,父子同时为猴戏北派的奠基人。

历史记载“演《西游记》悟空,必以武生绘面为之,或竟有不绘面者。此角以超距灵捷,舞棒圆熟为工。月楼本善武生,扮相绝佳,而技击、台步、身段、打把,又靡不精。每扮悟空,如《芭蕉扇》、《五花洞》、《蟠桃会》、《金钱豹》等剧。皆灵活如猴,有出入风云之概,故以猴子见称。”

梨园锦绣

同光十三绝:杨月楼

谭鑫培,道光二十七年(1847)出生,民国六年(1917)去世,本名金福,字鑫培,湖北江夏(今武昌)人,著名老生演员。

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艺名为“叫天子”,也就是“谭叫天”,因此他承袭父亲艺名,叫“小叫天”。

他幼年即随父亲学艺,咸丰七年时,进入金奎科班学习以皮黄为主的昆乱武生和老生。同治元年毕业,和父亲一道去北京。后因倒仓(可以理解为变声期,靠嗓子吃饭的艺人很注重保护自己的嗓子)停止表演。同治九年,谭鑫培回到呗京,进入三庆班,人称“伶界大王”。

谭鑫培对京剧的贡献在于以一人之力,给京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立了老生新腔,当时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谭派新腔,是建立在他特殊的嗓音条件上的,内行人称其之为“云遮月”,初唱时沙哑喑暗,如乌云罩月,普普通通,无甚特别之处;等高潮处乍出妙音,“银瓶乍破水浆迸”清亮无比,毫无滞涩感感,如同清亮的月辉终于刺破了乌云,终于使你沐浴在月光之下,令你感到之前的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梨园锦绣

同光十三绝:谭鑫培

张胜奎,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他是同光年间著名的衰派老生。

张胜奎嗓音特点被人称为“云遮月”,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嗓音曲折蜿蜒、回味无穷,就如同密林间汩汩流动的小溪,绕过巨石,翻过沟坡。

他擅长扮演忠臣烈士、骚客义侠,他最为人称道的角色是《一捧雪》中的莫成,因此有“活莫成”之称。张先生演出时以配角戏份居多,并且因其深厚的功底、高超的技艺,能很好地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因此,谭鑫培十分倚重他,如果谭鑫培演出《搜孤》张必然饰演公孙杵臼,谭鑫培演出《群英会》则张必是诸葛孔明,两人也似剧中人物一般,颇有伯牙子期的意味。

梨园锦绣

同光十三绝:张胜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