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胃炎(反酸 便秘 失眠)——清热通...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4-16
【慢性胃炎(反酸+便秘+失眠)——清热通降,理气和胃】

吕某,男,自诉:2个月前出现胃脘疼痛,自服止痛制酸药稍能缓解,未进行系统治疗。近1周疼痛加剧。平素性格急躁,饮食不规律。

现症:胃脘痛,时有吞酸,脘闷不舒,心中烦热,神疲肢软,睡眠不实,纳差,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郁化火,胃失和降);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清热通降,理气和胃。

【配伍】黄连,黄芩,大黄,枳壳,木香,清半夏,竹茹,陈皮,吴茱萸,延胡索,川楝子,瓦楞。

二诊:胃痛减轻,吐酸亦少,自觉胃部不舒,仍有胀感,按之仍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主证未变,续用前方,酌加麦芽以消胀助运。

三诊:患者胃痛已止,仍感食后胃脘闷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原方去瓦楞子,加香附。

四诊:患者胃痛及泛酸症状消失,善饥思食,饮食佳,二便正常。守三诊方续用。服药半月余,患者胃痛消失,食欲佳,二便正常。

【按语】胃痛的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常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引起。

该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怒则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胃痛。肝郁日久,化火生热,邪气犯胃,热灼而痛。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瘀滞,或久痛入络,胃络受阻,均可发生胃痛。

方中黄连、吴茱萸、川楝子调肝解郁;黄芩泄热;大黄理气导滞;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化浊止吐;枳壳通降胃气;煅瓦楞既能制酸,又可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

二诊患者胃痛减轻,但仍有胀感,按之仍痛。说明主证未变,故守原方。酌加麦芽以消胀助运。

三诊患者胃痛已止,仍感食后胃脘闷胀。原方去瓦楞子,加香附,并加重麦芽之药量,以消胀除满。四诊患者胃痛及泛酸症状消失,善饥思食,饮食佳,二便正常。故守三诊方续用,则患者诸症均消。#健康科普排位赛# #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