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痛经的10 种疗法,看完后你也是治疗痛经小能手!

 中医师雪子 2020-04-16

之前发了一篇关于妇科病的文章,有好几个私下咨询关于痛经的。

讲真,此前我完全没想过要单写一篇关于痛经的文章,因为在我的本能认知里,这实在不算个事儿。

大概是因为这些年所接诊的痛经患者都痛快地痊愈了,甚至有一部分一两个月经周期后就彻底没再痛了。所以,我忽略了还有那么多姐姐妹妹们在承受痛经的折磨,那么,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吧。

 

老规矩,讲方法之前先说原理,只有明了原理才能对证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对吧?

咱先说说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也叫经行腹痛

临床上,痛经一般分为两种,实证的和虚证的。

实证的是由于邪气内伏、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不通则痛,大概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这几种;虚证的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引起的不荣则痛,大概分为肾气亏损、气血虚弱这两种。

接下来说各种痛经的特点和相应的治疗方法,现在开始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一、实证痛经的原理和对应的治疗方法:

实证痛经的机理不外乎气滞、寒凝、湿热这几个外邪阻滞了经络的运行,引起的不通则痛

1、气滞血瘀型:这类女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来,郁郁寡欢,面色黯黄,多数有明显蝴蝶斑。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多伴有乳房胀痛,经血滞涩难下,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她们中有些是生活不如意,长期情志不舒引起的;有些是脾气性格不太好,总是愤怒或者生气积累下来的;还有些是经期或产后失养,导致污血排不尽,蓄而成瘀,瘀滞冲任引起的。

对于气滞血瘀类痛经的治疗不外乎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仅供参考的常用处方(建议尽量找医生开方):炒五灵脂9克,当归15 ,川芎6克,桃仁9(捣碎) 丹皮6克,赤芍9克, 乌药9克,延胡索3克,炙甘草9克,香附6克,红花9克,枳壳6克。

如果此证还兼有小腹冷痛的,加艾叶6克、小茴香3克;

2、寒凝血瘀型:这类女生见得最多,她们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怕冷,四肢冰凉,特别是经前和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后腰部也是冰凉的,得点热乎气儿就能舒服点,经血量少,色黯有血块,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这类女生大多是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而且大多是美人儿!有些因为爱美,喜欢穿露脐装和短裤短裙,哪怕大冬天也为了追求时尚,跟随潮流学下身失踪的着装;有些则是不太注意细节,满身大汗就对着空调风扇猛吹,导致寒湿入体;

还有些贪吃冷饮,尤其是例假期容易生内热,更想吃点凉的,岂不知女人例假时气血大多聚集于小腹,身体的抵抗力是非常差的,寒邪最容易入侵和埋伏。

寒性收引,我们的血脉遇热则行,遇寒则凝,寒邪侵袭人体,使经脉收缩,气血运行不通畅,自然发生疼痛。

对这类痛经我们的治疗方法是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仅供参考的常用处方(建议尽量找医生开方):吴茱萸9g,人参9g,麦冬6g,当归15g,芍药9g,川芎6g,桂枝15g,牡丹皮9g,生姜3g,炙甘草6g,半夏6g,阿胶6g(冲服)

3、湿热瘀阻型:这类女生的一般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白带量比较多,色黄有异味,有些还会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这是由于湿热之邪入体日久,蕴结冲任,阻碍气血运行引起的。

湿性黏滞,一旦进入体内和别的邪气混在一起,就特别难排出来,日久必有瘀。

所以这个证型的治法是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仅供参考的常用处方(建议尽量找医生开方):生地黄15g,薏苡仁15g,当归9g,川芎9g,白芍9g,黄连9g,香附9g,桃仁9g,红花6g,延胡索6g,牡丹皮9g,莪术3g,红藤9g,败酱草9g

 

二、虚证痛经的原理和对应的治疗方法:

虚证痛经是由于肾气亏损和气血虚弱引起的不荣则痛

1、肾气亏损型:这类女生多由于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肾气,肾虚则精亏血少,久之冲任和胞脉就会失于濡养。

临床表现多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或伴随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这种类型的痛经我们的治法是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仅供参考的常用处方(建议尽量找医生开方):当归15g,白芍9g,山茱萸15g,巴戟15g,炙甘草9g,山药15g,阿胶6g(冲服)

如果月经量特别少,可以加鹿角胶6g、熟地15g、枸杞子6g;如果腰骶酸痛特别厉害的,可以加桑寄生9g、杜仲15g、狗脊9g

 

2、气血虚弱型:这部分女生多由于先天体质差,气血不足,或因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因脾胃虚弱,运化不足,气虚血少,胞脉失于濡养等引起。

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的方法为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仅供参考的常用处方(建议尽量找医生开方):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白芍9g,桂枝15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6枚(掰开),饴糖(麦芽糖)6g(溶服)

 

以上为痛经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分类,以及常规用药建议。接下来分享纯干货---我本人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一、对于实证的,还是“三板斧”:

1、先刺络拔罐:主穴为肾俞、腰阳关、八髎、委中、曲泽、小腿和足背阳明、少阳经血络明显处。气滞血瘀型的加肝俞、阳陵泉;湿热瘀阻的加承山。

2、艾灸:主穴肾俞、八髎(重灸)、涌泉、神阙、关元、子宫(重灸)、足三里、三阴交。气滞血瘀的加期门、太冲;寒凝血瘀的加至阳、命门、腰阳关;湿热瘀阻的加承山、阴陵泉。

3、针灸:主穴灵骨、大白、妇科、还巢、四花,门金。气滞血瘀的加阳陵泉、太冲;寒凝血瘀的加手三火;湿热瘀阻的加三其。

二、对于虚证的,两板斧就够了,一般不用刺络拔罐。

1、艾灸:主穴脾俞、胃俞、肾俞、命门、八髎(重灸)、涌泉、神阙、关元、子宫(重灸)、足三里、三阴交。气血虚弱的再加肺俞和气海。

2、针灸:主穴灵骨、大白、妇科、还巢、四花,门金。肾气亏损的上三黄和下三皇轮流加;气血虚弱的三士和下三皇轮流加。

以上经验是比较专业的操作。那么,如果想在家治疗的话,怎么办呢?

推荐你使用艾灸的方法,选穴就按照我上文中建议的,只要坚持灸,必有效果!

特别提醒一下:对于痛经的治疗建议选择月经来之前的三天开始,加上月经的第一天,连着艾灸四天,一般当月痛感就会大大减轻,甚至有些当月就不再痛了。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很重要,不但能使治疗效果更好,还能缩短治疗周期,而且对所有的妇科病的治疗都适用,至于原因,我改天再单写。

除了艾灸之外,还可以按压一个常用经验穴:门金穴,位于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连接部之间。

门金穴是我治疗痛经的必选特效穴,如果单为止痛的话就这一穴就可以了,一般针上5分钟左右疼痛就会有缓解。

这个穴位用按压的方法同样有效,每次每边按压10分钟左右,有痛经的女生可以平时有空就按按。

由于此穴位于凹陷处,用手指按压不方便,指甲还容易弄伤皮肤。建议用家里掏耳朵的棉棒来按压,既能按压到深度,又不会造成局部皮损。

嗯,对于痛经的女生,我就不推荐食疗方了,毕竟,痛的时候谁还愿意动手做药膳呀对吧?推荐几个日常饮品吧:

气滞血瘀的女生可以常喝玫瑰花茶,玫瑰花主入肝、脾经,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

寒凝血瘀的女生可以坚持早上喝生姜红糖水或者吃醪糟蛋,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寒气。

湿热瘀阻的女生可以用茵陈、栀子、陈皮来泡茶喝,清热除湿效果很好。

肾气亏损的女生可以拿桑葚当零食吃,也可以泡茶喝。桑葚补益肝肾效果极好!

气血虚弱的女生就用黄芪、党参、桂圆、红枣、枸杞各适量来泡茶喝,长期坚持,会有明显改善的!

关于痛经,就是这些了。如果觉得有用请推荐给你的小伙伴们!

 

作者简介:我是雪子,多年的临床使我对中医的疗效笃信不疑。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古圣先贤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我认为中医应该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我将为此而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