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4-17

作为一名医生,会遇到众多患者,很多疾病;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发病病因,不同的疾病诊断,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那么面对这样种种的不同,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可以掌握的方法,诊断疾病又有哪些步骤?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具体进行疾病诊断的步骤方法。希望大家学习获益,为以后临床工作打基础。

诊断疾病的步骤

临床思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用来收集和评价资料以及作出诊断和处理判断的推理过程。诊断疾病过程中的临床思维就是将疾病的一般规律应用到判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即临床诊断推理。诊断疾病是医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临床实践活动之一,诊断疾病的过程也是医师认识疾病及其客观规律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诊断,才可能有正确和恰当地治疗。能否正确及时地诊断疾病,反映了医师的水平、能力和素质。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诊断疾病的步骤,包括:①搜集临床资料;②分析、综合、评价资料;③提出初步诊断;④验证或修正诊断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一.搜集临床资料

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获得的数据,与初步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起,共同形成了初步诊推理的基础。如果一开始数据不准确,推理就会是错误的。而获得有效数据的前提是娴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技能。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1.病史采集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采集病史的方法主要是问诊,也包括查阅患者的各种病历资料。病史的主体是症状,症状 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与演变情况,对于形成诊断起重要作用。但症状不是疾病,医师应该在病史采集中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来认识和探索患者的疾病本质病史采集要全面系统,资料真实可靠、病史要反映出疾病的动态变化及个体特征。

2.体格检查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在病史采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规范和正确的体格检查,所发现的阳性体征和阴性表现,都可以成为 病的重要依据。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应边查边问,边查边想,思考症状、体征与诊断的关系,核实、补充和完善 使临床资料更真实、完整,更具诊断价值。

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可利用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合理选择一些必要的检查无疑会使临床诊断更准确、可靠。在选择检查时应考虑:①检查的意义②检查的真时机;③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④检查的安全性;⑤成本与效果分析等。检查及结果判断读要以及时。

二、分析、综合、评价资料

对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所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是非常重要但又是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1. 确定主要临床问题

疾病表现是复杂多样的,患者因受疾病性格特点文化养,知识层次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所述病史可能是琐碎、凌乱、不确切、主次不分、顺序颠倒、甚至有些虚假或遗漏等现象。因此要对各利临床资料进行分综合和评价。列出患者的所有症状,识别异常的体征,归纳 理为单一或多重问题 问题,包括症状、体格检查发现、实验结果的异常等。

2.准确表述临床问题

简明、准确地概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的切入点。要从临床资料中提取疾病的关键信息,例如膝关节痛诊断的关键信息:多(单)关节、间断(连续)发作、突然(逐步)开始,剧烈(轻微)疼痛。这些关键信息常常是配对的、相反的描述,起限制性诊断作用,与诊断推理密切相关。

3. 辅助检查必须与临床资料相结合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通常是基于对已有问诊和查体资料的分析,为了验证某种或几种诊断假设而开具。由于检查时机和技术因素等影响,一两次阳性或阴性结果有可能不足以证实或排除疾病的存在。因此,在利用检查结果时必须考虑:①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②准确性,误差大小;③稳定性,有无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④真实性,结果与其他临床资料是否相符,如何解释等。所以,临床医师应结合病史资料和体格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而不应简单的采用检查结果诊断疾病。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医师应对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疾病的演变情况、治疗效果等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为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三、提出初步诊断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在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以后,结合医师掌握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将可能性较大的疾病排列出来,作为诊断假设。尝试用诊断假设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排优先次序。选择可能性最大的、最能解释所有临床发现的疾病形成初步诊断。如其暂时不能,保留几疾病予以进一步观察。 注意可能危及生命的诊断与可治疗疾病的诊断。

初步诊断带有主观臆断的成分,这是由于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医师只发现了某些自己认为特异的征象。由于受到病情发展的不充分,病情变化的复杂性和医师认识水平的局限性等影响,这些征象在诊断疾病中的作用常常受到限制,这是导致临床思维方法片面、主观的重要原因。因此,初步诊断只能为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提供依据,为验证和修正诊断奠定基础。

四、验证或修正诊断

看病诊断有没有方法,诊断疾病有哪些步骤?你知道吗?

临床诊断是医师对疾病的一种认识,属于主观范畴。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它的正确与否还需通过临床实践的不断检验:初步诊断是否正确,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一个正确的诊断往往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医疗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产生。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地验证或修改自己的诊断,在继续发展的疾病面前多次证实、补充、修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得出正确的诊断。

因此,提出初步诊断之后给予必要的治疗;客观细致的病情观察;某些检查项目的复查以及选择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等,都将为验证诊断或修正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上常常需要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或是开展讨论等,这在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修正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这个主要诊断及其他有意义的诊断都不能确诊,那么应该继续进行其他鉴别诊断的检查并确定优先考虑的顺序。有时候正确的诊断并不符合这个疾病最初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在新的病情数据资料基础上重复排查不同鉴别诊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诊断疾病不能撒大网。必须按照诊断疾病的步骤进行,这种认识疾病的程序不能遗漏,不能跨越,一般不容颠倒。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这种思维程序应该成为医师自觉的临床实践活动和临床思维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