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 什么是科技素养

 虾响者 2020-04-17

科技素养,实际包括了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两个层面:

关于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学生们通过常规的课程学习,比较容易达到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但是,在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方面,就要比知识了解难一些,这通常需要实际参加些研究工作实践才行。正常情况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可以走完一个研究过程,能够帮学生了解研究方法,但这已经是在本科生快毕业的最后阶段了,而且是一次性的。如果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并没能领会到这个过程的重要性,或者在选题方面存在某些局限(例如一些文献调研综述选题),很容易导致其所参与的研究过程不完整或者方法不得当,将会影响其科学素养的养成。如果在大学期间参加课外科研,相当于把科学研究过程前置,至少可以增加一次研究过程和训练的机会,如能顺利走完从选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开展实验、分析结果和撰写论文报告的全过程,无疑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此外课外科研的选题的自主选择性很大,可以更具有趣味性,多数学生会乐于去做这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课外科研活动如果能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开展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小课题研究,也会让学生更容易明了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

技术素养,是现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必备的东西,忽略技术素养的养成导致的结果是许多大学生对自己要做的东西只能概要地讲出个原理,好一点儿的是能写出若干公式,但却无法明了如何实现自己的设计、真正实施具体技术关键在哪里,结果是想法很容易脱离实际而难以实现。技术素养的养成和提高,既需要系统的学习,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悟,偏重技术的课外科研活动在这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即使远远不能达到养成的水平,起码也可以启蒙一下。

很多大学生感觉“大学阶段学的东西没啥用”,这其实是对自己所学知识以及自己驾驭运用知识能力极度不自信的一种表现。觉得“没啥用”,无疑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运用这些知识的空间,如果他们参加了一次课外科研活动,其间用到某一部分知识,并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应用效果,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还会知道可能会往哪里用和怎样用。这样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信心,更愿意认真去学习知识,也会明白怎样运用知识。如此一来,课外科研活动就能够让学生尽早地领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帮他们做到学以致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