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做好科研作业 提升科研素养

 老胡聊科研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做好科研作业  提升科研素养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近日去某学校讲课前,我们随机问了听课的老师们一个问题:“上次听我讲课的老师请举手,我看看有多少人听课?”于是,部分老师举起了手,大约有一半左右吧。当然,也可能部分教师没有举手。于是,我又问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听课之后,能够主动撰写一项课题的教师请举手!”我发现举手的教师是个位数。而学校领导解释说,老师们大都主持或参与了校级课题。到底学校的老师们有没有撰写校级课题,我没有核实也没有必要核实。

案例2:

前两年,我们对某学校已经进行过了一轮的科研培训活动——四次培训,但最近无论是学校的领导反映学校科研的开展情况,还是老师们提交的部分课题申报书来看,质量依然不尽如人意。因此,校长希望我有时间再对该校的老师们进行新一轮的科研培训活动。对于该校长的科研培训邀请,我不置可否。

(二)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与科研培训相关。案例1中,我之前已经进行过一次培训活动——课题的选题活动。在第一次的培训活动后,我曾建议该校校长给老师们布置一道科研作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撰写一项校级课题。当然,如果之前已经有省、市级课题的话,务必要修改完善一下。

我之所以让校长给老师们布置作业,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让老师们“趁热打铁”——结合我的讲课内容赶紧学会科研选题。而且,接下来我还要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流程”以及“中期研讨”、“课题结项”等相关的科研培训内容。也就是说,我希望接下来的系列培训过程要和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过程相吻合,这样才能够真正让老师们学会做课题研究工作。

案例2中,虽然该校已经进行过一轮的系列科研培训活动,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好,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流动性大、每年引进的新教师多、教师的科研热情不高等。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当时培训之后没有布置科研作业,以至于除了个别教师外,绝大部分的老师们只是充当了一名“听众”,而缺乏真实的科研行动。也就是说,由于缺乏真正的科研行动,那么一线教师的科研素养就难以得以有效提升。

(三)

事实上,科研培训就像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是一样。当我们满腔激情、热情似火地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似乎也都掌握了所学内容。而有经验的教师和没有经验的教师做法可能就不太一样: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并不满足于教师自己的“讲”,而是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来完成,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而没有经验的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都会了,因此没有或很少布置作业。事实证明,授课后是否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其学习成绩是有差别的。当然,作业量要根据知识的内容难易度进行合理、科学布置。

显然,教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巩固所学知识内容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也较好地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作业和教师的讲课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来说,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教学培训活动,这也是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往往在接受培训时异常激动与兴奋,而培训结束一两周之后,培训的内容差不多就忘记得一干二净,当初的激情当然也不复存在了。

鉴于此,我们建议校长要给老师们布置科研作业,其价值在于:1.学以致用。科研培训不是目的,教师学会做科研才是目的。我们认为往往在培训后,教师的科研思路是最清晰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培训内容积极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2.体验研究过程。课题研究活动是一个过程,往往包括选题、研究、中期和结项等多个环节,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研究周期。因此,课题研究过程要和科研系列培训内容保持一致性,教师要真正体验课题的完整研究过程。3.提升科研素养。一线教师普遍感到科研“高不可攀”,科研积极性和热情并不高。那么,在学校能够“手把手”接受系列的科研培训,自然是一次非常好的提升个人科研素养的难得机会。

结束语

系列科研培训活动与教师的课题研究过程保持一致性,这是一线教师的科研成长需要,也是课题研究活动本身的需要。一线教师只有经历了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才能够了解课题的各个阶段研究思路和具体内容,才能够熟悉课题研究方法和基本路径。那么,教师以后再开展其它的课题研究活动,就不至于手忙脚乱、畏手畏脚了。更为重要的是,那些经历过完整研究过程的一线教师,可能就成为了学校的科研“星星之火”,最终要达到“可以燎原”。

不言而喻,我们认为需要科研专家、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科研专家要进行系列地、针对性地科研培训活动,学校要加强一线教师的课题督导和管理工作,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因此,没有行动,就没有科研。一线教师只有科研真正付诸行动,才能成为科研的行家里手。

最后,我们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向教师指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研究的可能性——这是学校领导的任务之一。每一位善于思考事实和分析事实的校长都能胜任这项任务。从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事务中看到新的方面、新的特点、新的细节,这是养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兴趣和灵感的源泉……教育经验的实质就在于每年都有某种新的事物展现在教师的面前,而就在这种新事物的探索中教师施展着创造力。”

(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