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生“五邪”病机——寒从中生

 中医知识圈 2020-04-17
 大熊 享泰极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讲病机中的内生“五邪”。我们在病因部分学习了外感“六淫”,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外邪,而内生五邪,则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等五种病理变化,属病机学范畴。
 
它们和我们前面讲的“六淫邪气”最根本的区别是,六淫邪气是外界风、寒、暑、湿、燥、火破坏人体内在平衡面引起疾病,而内生五邪是人体脏腑自身机能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由于疾病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自然界的风、寒、湿、燥、火等外来的邪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中医上也将它称为“邪”,只是这种“邪气”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产生的,所以要叫作“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的临床表现,一般都没有表证,多表现为或虚证或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外感六淫作用于机体后,临床表现多有表证,而且多属实证。只有外邪直中时,才会出现里证。六淫之邪侵犯到人体之后,由表人里,损及脏腑,也会导致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为什么没有暑呢?我们前面讲暑邪的时候,六淫当中,暑邪纯属外邪而无内生,只有风、寒、湿、燥、火,和内相对。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风气内动。
 

风气内动的含义

风气内动,即“内风”。“内风”,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生风的一种病理变化。因其病变似外感六淫中风邪的急骤、动摇和多变之性,故名。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
 
首先它是机体内部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导致的阳气亢逆。大家注意,亢逆变动,这是它最基本的机制。导致什么结果呢?它的属性以风动之征为基本特点,病理现象有风,风盛则动,强调动。比如全身症状如眩晕、肢麻、震颤、抽搐。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阳热亢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均可导致风气内动。内风的形成与五脏皆相关,与肝关系最密切。所以《内经》叫“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是震颤,震动,动向,眩也是动,眩晕,所以皆属于肝,大多属于肝。
 


内风的病理变化

风气内动有虚实之分,主要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和血虚生风等。
 
1.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又称热盛风动。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使筋脉失其濡养所致。临床上以高热、神昏、抽搐、痉厥、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吊等为临床特征。

这是临床一个险证,重证。前面我们讲过小孩发高烧,如果没控制好,容易手足抽搐,病位在肝脏。这就是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里面的实证,实热证,邪热炽盛,燔灼肝经。燔,强调火性燔灼,热之极谓之火,强调这个热之极对肝的经脉的损伤,发病短暂,变化非常快,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损伤了肝的阴血,使肝的经脉失去濡养而拘急,出现了动风的征象。


2.肝阳化风
 
肝阳化风,多由于情志所伤,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久之则阳愈浮而阴愈亏,终至阴不敛阳,肝之阳气升动而无制,便亢而化风,形成风气内动。临床可见筋惕肉晌、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口眼喁斜,或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逆而卒然仆倒,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大家注意肝阳化风是肝肾阴虚,阳亢无制。阳亢到什么程度呢?用无制两个字,就是说阴和阳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阴不能制阳导致阳亢,就无制,亢而无制才化风。
 
它的病理表现的特点用四个字叫上盛下虚,下虚是指肝肾阴虚于下,上盛是指有肝火上炎的特征,但是它不是肝的实火,而是阴虚火旺,这个叫做上盛。疾病的本质是虚,可是在头面部的现象如眩晕,表现为虚火的征象。这种情况就是中医说的本虚标实。
 


比如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云南周先生,今年38岁,手抖有7年,主要在长期的精神紧张,拿东西,端茶倒水,握笔写字时出现手抖,症状较轻,次年出现加重,拿水杯时拿不稳,并出现心慌、疲乏、失眠多梦的情况,采用滋补肝肾阴的疗法治疗三个月,手抖出现明显好转,其他症状均有改善。
 
3.阴虚风动
 
阴虚风动;多见于热病后期,阴津亏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液大亏所致。主要病机是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则变生内风,此属虚风内动。临床可见筋挛肉晌、手足蠕动,以及阴液亏损之候。
 


阴虚风动,在内科系统一般的内伤疾病里少见,主要是指温热性疾病,在卫气营血辨证和特别是三焦辨证里,病入下焦肝肾的时候,热病后期那个时候出现抽,它的特点不是眩晕、角弓反张,而是叫做手足蠕动瘈疭,就是像蚯蚓那么动,瘈疭是指抽、曲和伸,但是非常缓慢,不像热极生风那样迅速角弓反张,抽搐,幅度非常大。它就是缓缓的手足蠕动,这个手足蠕动同时伴随着神志昏愦,似明似暗这样一种状态。


4.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则虚风内动。临床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以及阴血亏虚之候。


血虚生风就是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而表现出来的风的征象的病理变化,突出临床表现有两个,第一个是肌肤不仁,麻,麻还有一点感觉,木是一点感觉没有,麻木都存在叫不仁;另外一点是手足拘挛。


这个血虚生风最典型的出现在妇科,妇科学有个产后风,生完小孩以后,由于失血过多,产妇常常出现手足拘挛,习称叫鸡爪风。她手足这个状态拘挛状态不像热极生风那么厉害,也不是手足蠕动,它是在肌肤麻木不仁的基础上出现鸡爪样,这样把它叫鸡爪风。解释它的机制是因为产后出血以后血虚,血虚阴血不能濡养筋脉而出现类似动风的症状,叫血虚动风。
 
5. 血燥生风
 
血燥生风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其病机是津枯血少,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调和,血燥动而生风。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


和血虚生风一样临床会出现麻木不仁和手足拘挛的情况。这个病机是因为阴血的亏虚,临床表现为干燥少津征象。


6. 痰瘀生风
 
痰瘀生风是近几年中医理论当中提出来的概念。痰瘀就是痰湿和瘀血交相为患,停留在体内,阻滞气机,形成形成了偏枯卒中。
 
中医把半身不遂,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叫做中风。它体现了风善行数变的特征,发病急,变化快。偏枯卒中的病理机制就是痰湿阻络,瘀血阻滞,两者交相导致了肝脏功能紊乱。所以古人对偏枯卒中的治疗可以化痰,如用温胆汤,也可以活血化瘀来治疗中风。
 

外风与内风的关系


外风,它是感受六淫的邪气而来,它所侵袭的脏腑主要是表现为肺,肺卫失宣。因此它有明显的表证的特征,比如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稍数。内风,无论是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和痰瘀生风,它是人体五脏系统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出来的临床病理现象。它有明确的病因,来自于人体内部,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与心肝脾肾有关,尤其是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临床表现以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为主要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