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刘炒码粉,一炒16年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4-17

顾客赞“码子很香粉好吃”,她一天能卖两三百碗 靠着一口锅养活了一家人,是她“最骄傲的事情”

▲“老刘炒码粉”最出名的是其配的码子 ▲刘清辉炒功一流,一份码子一分钟左右即可出锅

□记者 杨凌凌 文/图

株洲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米粉开始的。

在天元区棉纺厂生活区的小巷,有一家叫“老刘炒码粉”的小店,卖着再平凡不过的炒码粉,在车水马龙的街边已屹立了16个年头。小店在岁月的变迁下,已经成为这条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5种码子任意搭

“老刘炒码粉”店位于黄山路与长江南路交汇处的巷子里,诞生于2004年。16年来,它的清晨总是以株洲人“呷粉克咯”作为开端。

清晨来这里嗦上一碗香喷喷的米粉,成为周围很多居民每天的“必修课”。

老板娘刘清辉待人热情,周围邻居都亲切地叫她“刘姨”。刘清辉的粉店没有富丽堂皇的装潢,也没有巨幅的广告招牌,铺面简陋、狭窄,但每天早晨,嗦粉的食客络绎不绝。

“老板,来碗鸡蛋炒肉,圆粉!”4月14日上午10点,当记者来到“老刘炒码粉”店时,早餐高峰期已过,但仍有不少人来到这里嗦粉。

“一勺油一颗蒜,一把粉条一道菜”,刘清辉说,她家的粉最出名的是配的码子,“猪肉、腰花、猪肝、牛肉、香干、豆芽……有15种,只要客人想吃,店里有的原料都可以现炒。当然,我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客人一些建议,比如哪些食材配在一起不好吃,哪些配在一起好吃。”

一份码子

一分钟即可出锅

粉店每天早上6点开张,营业到中午1点结束,但每天清晨4点,刘清辉就起床做准备工作了。

刘清辉也是店里唯一的厨师。“61岁了,精力没以前好,动作也要稍慢些,但一样一样我都会亲自把关,一天都没落下过。”刘清辉说。

“现杀的猪肉、牛肉,以及腰花要洗干净、切碎,还要配佐料。码子都是提前两个小时现做,这样能保证新鲜的口感。”为了保证最好的质量,刘清辉总是宁愿少睡,也要掌控所有流程,并保留充裕的时间做准备。

除了炒码种类多,配菜也多达六七种,酸豆角、酸菜、黑木耳、花生米和油渣等都是食客的最爱。

6点,粉店开门。火升腾,刘清辉习惯性半蹲,翻炒、颠锅、铲在锅中切划,伴随着手的摆动,食材在锅中不停走位。

刘清辉说,炒码讲究的是火候,要求猛火快炒,一气呵成。刘清辉炒功一流,一份码子一分钟左右即可出锅。

价格亲民,多的时候一天能卖300多碗

早上8点,嗦粉的高峰期来了。

狭窄的走廊经常会被排队端粉的顾客挤满,队伍那头是有着热气、人气与香气的厨房。厨房的“桶锅”里,翻滚着用新鲜的猪骨头、鸡骨头熬制的汤汁。

“老顾客来店里,就是要吃这个味道,只要变一点点都不行,老客人的舌头是很喜欢原味的。”刘清辉说。

时代在变,但“老刘炒码粉”依旧保持着亲民的价格。一份15元的爆炒牛肉粉,码子就占了半壁江山,食量小的顾客甚至连中饭都可以省了。

也因用料实在讲究,口味好,“老刘炒码粉”店一直门庭若市。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到300多碗。“受疫情的影响,粉店的生意受到一些冲击,现在一天大概能卖200多碗。”刘清辉说。

“刘姨的粉店,我从小吃到大”

几张木桌,几个塑凳,几名老友围坐在一起,嗦着粉,拉着家常,从年轻脸庞到满头发白,这早已成为棉纺厂一带早餐文化的符号。

“刘姨家的粉,我从小吃到大。”对于很多棉纺厂的街坊邻居来说,刘清辉更像是一位每朝必见的老朋友,周边很多人是吃着她家的粉长大的。

刘姨做完粉,会和食客聊几句,彼此间连着一条人间烟火打造的纽带。

食客走之前,简单一句:码子很香,粉好吃。这句话,是对刘清辉16年来的辛劳与汗水的最大褒奖。

家住天元区的李先生是“老刘炒码粉”店的见证人和忠实粉丝,他已在这里吃了10年的粉。

尽管几年前,因为工作原因,李先生搬到了其他地方居住,但这并不影响他在“老刘炒码粉”店吃粉的习惯。“我吃过很多地方的粉,但都没有这里正宗。这里的分量足,料新鲜。”李先生说,他每个星期都会抽几天特意过来吃粉。

刘清辉说:“在我这里呷粉的,好多都是我看着长大的。有一个伢子,他谈恋爱前就在我这呷,恋爱后带着女朋友来,一直到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来呷。”

靠着一口锅,养活一家人

开粉店,最开始源自下岗后的无奈。

刘清辉开粉店前,是一名裁缝,当裁缝的时候,她每天就想着能多几个客人,但生意难做。1998年,刘清辉的丈夫从棉纺厂下岗,2004年,为了维系一家人的生活,夫妻俩便把裁缝店改为粉店。

刘清辉记得,第一天出摊时,就遇到了尴尬:一位女顾客点了一碗炒面,她却炒糊了锅,她忙道歉求顾客让她重新炒一碗。

要炒好一碗粉,并没有那么容易!随后,刘清辉一连几天往附近几家摊子跑,边吃边偷师,发现自己选料、程序、火候都有问题。

琢磨出窍门后,刘清辉又琢磨出炒码的手法,渐渐地,她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6年前,丈夫中风了,刘清辉喊来弟媳妇当帮手。现在,她的店每天要用七八升食用油。

几年前,刘清辉靠着卖炒码粉赚来的钱,在株洲置下一套安置房,她准备给儿子结婚用。

刘清辉说,16年来,靠着一口锅养活了一家人,这是她最骄傲的事情。

制图:胡兴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