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读《道德经》(12):孔子取经

 坚定前行 2020-04-18

四、 孔子适周

司马迁在介绍完老子的基本情况后,接着用较大篇幅讲起了儒家祖师爷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孔子周,将问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我们前面说过,这篇老子的传记很简短,还是与其他人一起的合传。在这样简短的传记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孔子对老子的膜拜,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尤其是他还在文中写道:

“世之学老子者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既然儒学与老子如此水火不容,孔子干嘛要大老远地数次跑去向老子问礼?

老子又为什么要收这么个学生呢?

儒道的政见不合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孔子曾数次问礼于老子也是真实不虚的事件。

是不是有些奇怪?

是不是有些反常?

这不合理的反常之中,一定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孔子的问礼,实际上不是他的个人行为,而是鲁君与周天子的联动。要理解这点,我们还是沿着司马迁的记述来看他们之间究竟都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吧。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适”字的甲骨文写作“  ”,从“帝”从“口”,本义为君主所言。

“孔子适周”的意思是:孔子准备到周天子所在的京城去听取领袖的教导。

他什么时候去的呢?

有说他17岁去的,有说他34岁的,还有说他51岁才去。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先搞清楚他为什么要去?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也就是孔子十七岁那一年,鲁昭公出访楚国,参加楚灵王的章华台落成大典,由大夫孟僖子陪同,并负责相关礼仪。但孟僖子不善于社交应酬,结果在途经郑国时,不知如何答谢郑国国君郑简公的热情接待。到楚国后同样不知如何答谢楚灵王举行的郊劳礼,后来连楚灵王送给鲁昭公的宝物还被楚国大臣重新骗回去了,出尽洋相,闹成了“国际笑话”。所以孟僖子回国以后,就下决心要研究礼仪,并向懂礼的人学习。

这件事不仅对孟僖子个人有刺激,对整个鲁国的臣民们都是重大的打击,算是将制礼作乐的老祖宗周公的底子都掉干净了。当时的鲁国与大多数诸侯国一样,国君昭公有名无权,实力强大的是被称为三桓的季氏、孟氏、叔氏三大贵卿集团。其中季平子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所以,他就在贵族的子弟中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特殊人才招聘大会,并成功地将贵族中的聪明人一网收尽了。这一来就把希望上进的孟僖子搞得投师无门了。还好,有一个季平子不想要的人在那里等着。这个人就是刚满十七岁的孔丘,也就是后来的孔子。

孔丘出身贫寒,是个私生子。从小生活在一群办红白喜事的吹鼓手之中,学会了许多接人待物的礼仪及乐器,加之他身材魁梧,一表人才,所以年纪虽然不大,却己是当地有名的知客先生了。

季平子招聘的时候,他跃跃欲试地以为机会来了,就去报名,并称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个已经死亡多年的流亡贵族叔梁父。当时负责招聘考试的是季氏的家大夫阳虎。阳虎不认可他贵族的身份,就毫不客气地把他挡在了考场之外。报国无路的孔子,就这样与投师无门的孟僖子,在考场外一见如故。成了孟僖子的家臣和师爷。

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孟僖子临终,让自己两个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都要为师。之后,孔子向南宫敬叔提出来“适周问礼”。对此,《孔子家语·观周》是这样记载的:

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我现在准备到他那里去学习

南宫敬叔回答说:“我遵从您的意愿。”

于是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我接受父亲的嘱咐说: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在宋国消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最初拥有了宋国,后来给了弟弟厉公。到了正考父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个国君,三次任命,他一次比一次恭敬。因此他家鼎上刻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他弯着腰;第二次任命,他弯着身子;第三次任命,他俯下身子。他靠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欺侮他。在这个鼎里煮稠粥,煮稀粥,用来糊口。他的恭敬节俭就到了这种地步。’臧孙纥曾说过这样的话:‘圣人的后代,如果不能执掌天下,那么必定有圣明的君主使他通达。孔子从小就喜好礼仪,他大概就是这个人吧。’我父亲又嘱咐我说:‘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现在孔子将要到周国去,观看先王遗留的制度,考察礼乐所达到的高度,这是大事业啊!您何不提供车子资助他呢?我请求和他一起去。

鲁君说:“好。”

送给孔子一辆车,两匹马,派了侍者为他驾车。

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考察明堂的规则,察看宗庙朝堂的制度。于是感叹地说:

“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

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可以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

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诲。”

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孔子的这次“适周”,虽然表面上看是孔子自己提出来,却是经过孟氏家族推荐、鲁昭公批准和支持的,所以当然要算是鲁国公派的一次进京进修。否则他能否见到老子还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鲁君为什么会批准呢?

因为当时鲁国的情况与周天子的朝廷十分相似,政权都被卿大夫们掌握了,为君者说话不数算。他们做梦都希望恢复周公在开国之初所制定的礼仪制度,也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如果都能尊君,那该是多好啊。南宫敬叔也正是以孔子的祖先当年在宋主政时,对宋君十分恭敬的故事,来打动鲁昭公,从而获批的。

也因为此,老子才会对孔子这么客气。

周景王的改革,正需要得到诸侯国的认可及支持呢。所以老子的临别赠言,是十分真诚、亲切和中肯的。

孔子在周朝不仅见到了老子,还见了一个叫苌弘的人。

这苌弘是谁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