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验方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20-04-19

十一、五草汤(刘弼臣)

【组成】倒扣草30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 30g、灯蕊草1g。

【主治】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0g、旱莲草15g,止血效果更佳。

【典型案例】于某,10 岁,男。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化验尿蛋白(++), 红血球 15-20,白血球 10-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于肌肤 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药用:倒扣草30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0g、灯蕊草1g 、连翘15g、泽泻10g、胆草3g。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蛋白+,红血球 1-2,白血球 3-4,湿热渐除。再拟方:苍术、黄柏各5g,银花10g,连翘6g,旱莲草10g,白藓皮10g,蝉衣3g,炒栀子5g,炒黄芩5g,泽泻6g,猪苓6g,云苓6g,姜皮3g,防风3g,生甘草3g。此方加减又进 12剂后, 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

 十二、消渴方(谢昌仁)

【组成】石膏20g、知母10g、甘草3g、沙参12g、麦冬10g、石斛12g、地黄12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2g、花粉15g、鸡内金6g。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用法】日1剂,水煎服。

十三、阳和平喘汤(胡翘武)

【组成】熟地30g、淫羊藿20g、当归10g、麻黄6g、紫石英30g、肉桂3g、白芥子6g、鹿角片20g、五味子4g、桃仁10g、皂角3g。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日1剂,水煎分温两服。

【加减】1、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 20g,山茱萸 10g。

2、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g,泽漆15g。

3、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0g,沉香3g(后下)。

4、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g,紫菀20g。

5、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g,二芽各30g。

6、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0g,茯苓20g。

十四、加味四妙勇安汤(郑惠伯)

【组成】当归30g、玄参30g、 银花30g、丹参30g、甘草30g。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加减】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1)若兼气虚者,加黄耆、生脉散, 以补益心气。(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典型病例】李某,女,65 岁。患冠心病 10 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方用: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0g;麦冬、五味子各15g;甘草10g。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十五、加味二仙汤(郑惠伯)

【组成】仙茅12g、仙灵脾15g、当归10g、知母10g、巴戟天12g、黄柏6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菟丝子15g、覆盆子10g。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加减】 1、功能性子宫出血:(1)出血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2)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3)血瘀加田七、丹参、益母草。(4)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5)脾气虚加黄耆、党参、白术。(6)冲任虚加鹿角胶、龟板胶。(7)肾阳虚加鹿茸、附片。(8)肾阴虚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

2、乳癖:乳癖属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g,分2次药汤送服。

3、血小板减少: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黄耆、黄精。

 十六、四子平喘汤(陆芷青)

【组成】葶苈子12g、炙苏子9g、菜菔子9g、白芥子2g、苦杏仁 9g、浙贝母12g、 制半夏9g、陈皮5g、沉香5g(后下)、大生地12g、当归5g、紫丹参15g。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 次温服。

【加减】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典型病例】蔡某,男,57岁。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有 30 年, 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查: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处方:四子平喘汤加瓜萎皮 10g,薤白10g,7 剂。二诊: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三诊: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十七、固胎汤(刘云鹏)

【组成】党参30g、炒白术30g、炒扁豆 9g、 山药15g、熟地30g、山茱萸9g、炒杜仲9g、续断9g、桑寄生15g、炒白芍18g、炙甘草3g、枸杞子9g。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 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g,紫胡9g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阵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g,甘草15g,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g,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g,旱莲草15g,棕榈炭9g,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g;或选用黄芩9g、麦冬12g、

石斛12g、玄参12g,以养阴清热安胎。

 6、胸闷纳差,加砂仁9g、陈皮9g,以芳香和胃。

 7、呕恶,选加竹茹9g、陈皮9g、生姜9g、以和胃止呕。

 8、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g、制附子9g,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毛某,女,24 岁。已妊娠 3 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 vitk 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 脉虚数。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用党参 30g,炒白术30g,云苓10g,甘草6g,熟地30g,山茱萸9g,黄芩炭10g,补骨脂15g,每日煎服1剂。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5剂即愈。

十八、安中汤(张镜人)

【组成】柴胡6g、炒黄芩9g、炒白术9g、香扁豆9g、炒白芍9g、炙甘草3g、苏梗6g、制香附9g、炙延胡9g、八月札15g、炒六曲6g、香谷芽12g。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2次,饮后1h温服。

【加减】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g。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g。

        3、胃脘灼热,加连翘9g(包),或炒知母9g。

        4、嗳气,加旋覆花9g、代赭石15g。

        5、泛酸,瓦楞15g、海螵蛸15g。

        6、嘈杂,加炒山药9g。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g。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g。

        9、便溏,加焦楂炭9g。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g、煨木香9g。

        11、便结,加全瓜萎15g、望江南9g。

        12、腹胀,加大腹皮9g。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g、芙蓉叶9g。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g。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