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匈奴之79:文姬归汉

 陆一2 2020-04-19

文姬归汉

蔡琰是个不幸的女人。她出生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又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而她的遭际,更是不幸!

蔡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蔡琰出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之一。

 中平五年(188年),董卓率军入京,见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

 而后起的李傕郭汜之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史载:“傕、汜等以王允、吕布杀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军者男女数百人,皆诛杀之。”“时长安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傕、汜、稠乃参分城内,各备其界,犹不能制,而其子弟纵横,侵暴百姓。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居于中国北方的匈奴人、羌人、乌桓人、鲜卑人也纷纷涌入内陆,参与了这次大动乱。他们或助中原王朝平乱,或与乱军为伍,进行残酷的屠杀或贪婪的掳掠。单于於扶罗率其数千人与白波黄巾合兵,攻掠河东郡诸县,后又与张杨、黑山军等转战各地。匈奴左贤王去卑也参与白波将领杨奉等的活动,沿途且战且劫,公私财物以及妇女被掠者不计其数。

 这一时期,兵连祸结,疫病流行,军阀豪强割据混战,社会经济悉遭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经济凋敝,人口锐减。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为避战乱,从长安逃往荆州。他的《七哀诗》这样描绘了他的所见所闻:“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战乱之时,蔡琰正归省在陈留圉县娘家

 蔡琰出生不久,时任议郎的蔡邕就被冤下狱,后因中常侍吕强(这可是个好宦官哦)极力求情才“减死一等”,充军到朔方郡。襁褓之中的蔡琰也成为罪隶,随父亲一同流亡。

光和二年(179年),罪徙九个多月的蔡邕遇大赦,却在返乡途中得罪了五原太守,不得已“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

 等到蔡邕结束亡命生活时,蔡琰已经十三、四岁了。

大约十六岁时,蔡琰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不料新婚一年左右,丈夫猝然病,蔡琰这才归省娘家。

初平三年四月(192年),司徒王允设计诛杀董卓。蔡邕因受董卓牵连,被司徒王允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叛乱,杨奉等人遣使至河东,引白波义军将领李乐、韩暹和南匈奴右贤王去卑攻打李傕,战火一直蔓延到文姬的家乡陈留圉县。

  蔡琰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便被乱军所虏,最后流落到南匈奴,做了左贤王的阏氏。蔡琰在匈奴整整生活了十二年,并生有二子。

 有人认为蔡琰就是被于扶罗的儿子刘豹掠去做阏氏的,这值得推敲。蔡琰被掠在兴平年间,此时的左贤王刘豹尚未成人,怎么会掳掠蔡琰为阏氏?这个左贤王应另有其人。因为匈奴国人攻杀羌渠单于后,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于扶罗不得归国。这位须卜骨都侯在美稷单于庭,应该另封左贤王,而正是这为左贤王得到了蔡琰。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 进位汉丞相。曹操是个爱惜人才的人,当他得知好友蔡邕的女儿流落在匈奴之后,就派遣使者持金璧赎回了文姬。

夫妻离散,骨肉分离,给蔡琰增加了新的痛苦,但为了父亲未尽的事业,她毅然选择了回归。

 《文姬归汉图》(局部),金代画家张瑀作,绢本设色,现藏于吉林博物馆。

蔡琰感伤从前的战乱和流离生活,心怀悲愤,留下了著名的《悲愤诗》(或疑为他人伪作),她写道:“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再现了当时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

 蔡琰归汉后,重嫁同郡的屯田都尉董祀。后来董祀犯罪,依法应当处死。蔡琰再也无法承受此种打击,便决定去找曹操为丈夫求情。

 蔡琰去见曹操的时候,曹操正大宴宾客,公卿大臣、名流夷使济济一堂。曹操说,蔡伯喈大家都知道吧,可惜已不在人世,于今他的女儿就在外面,大家可以认识一下。便把蔡琰引见给宾客。

  蔡琰蓬头赤脚走进来,向曹操叩头请罪,请求赦免董祀。曹操故作为难地说,如今判决文书都已经发出去了,没办法。蔡琰说,明公有厩马万匹,虎士成林,既然这样说,那为什么要爱惜快马一骑,而不去搭救一个快要就死的性命呢?

 蔡琰声情酸楚,席上诸位宾客为之动容。曹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乃追令赦免董祀罪责。

 因为天气寒冷,曹操赐给蔡琰头巾和鞋袜,借此机会问蔡琰,听说夫人家中有许多典籍,现在还能记得吗?蔡琰回答说,父亲曾留给我四千多卷书,因为战乱,流离失所,都没能留下来。如今能够记下来的,也就四百多篇了。

 曹操刚刚统一北方,正欲实施教化,格外注重典籍的收集。听说蔡琰还能记诵,非常高兴,便派十名书吏去蔡琰那里抄书。

 蔡琰说,男女有别,按礼仪不能亲自传授。请求曹操给她纸和笔,为他抄写出来,并说“楷书或草书,悉听明公吩咐。”

 蔡琰凭自己出色的记忆力,将父亲已散佚的书籍背诵出来,并亲手缮写清楚,文无遗误,为中国古典文化典籍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