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准确吗?》在《晋书...

 好奇的果果 2020-04-21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准确吗?》
在《晋书》中,司马懿对诸葛亮评价有四次:第一次说“亮虑多决少”;第二次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这里是说诸葛亮不够勇敢,或者说太过稳重)第三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第四次说诸葛亮“真天下奇才也。”(这是看他死后布置得营垒以及留下的文书)。前三次评价,都是有嘲弄的意味,主要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做事不果断,不勇敢,过于谨慎,必能被我所破。最后一次也许才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那么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否准确呢?我们知道,蜀汉与曹魏国力相差悬殊,当时天下有十三州,曹魏有其九州,蜀汉只有一州。论人口,曹魏有四百多万人口,而蜀汉人口不足百万。论军队,曹魏有军队四十万,蜀汉充足有十来万。那么诸葛亮伐魏的军队最多能带多少呢?因为蜀汉东、南、西边境及成都还要留守部队,诸葛亮所带北伐军最多最多也难以超过六万。人是革命之本,蜀汉缺人啊。蜀汉的每一个士兵,在诸葛亮眼里都是宝贝,他丢不起啊,那可是丢一个就少一个,很不好补充的。而曹魏呢?他们的部队防守主要在东线和西线,东线防东吴,西线防蜀汉,北面因当时匈奴被汉打击很大,自顾不暇,对曹魏威胁不大,辽东曹操已平定,也没有大的起伏。由于蜀汉连年对曹魏的征伐,西线战事频仍,曹魏对蜀汉很忌惮,这从曹睿在诸葛亮病死前后的表现就可看出。诸葛亮活着时,由于不断犯边,曹睿做皇帝就很敬业,很有励精图治的明君模样,等诸葛亮死后,曹睿则马上就穷奢极欲起来,大兴土木,建宫观苑囿,花天酒地,淫乐后宫。正是殷忧兴邦,逸娱亡国呀。正因为曹魏把诸葛亮看成了最大的威胁,在西线必会部署重兵。因此曹魏在西线驻兵最少应不下十五万。诸葛亮以区区数万兵力,对抗曹魏十五万大军,在第四次北伐时,一场上圭之战,不仅让诸葛亮收了麦子,还斩获敌军军官铠甲三千多副,据统计当消灭曹魏军不下一万余人,而且还在退军途中射杀了前来追击的大将张郃。第四次北伐以诸葛亮全胜,司马懿完败而结束。通过此次战役,让司马懿真正认识到自己决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正是有了这次的教训,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龟缩营寨坚守,坚决杜绝出战诸葛亮。在蜀汉军的叫骂声中,曹魏军忍无可忍,觉得司马懿畏蜀如虎,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深怕众怒难犯,不惜千里请旨,以曹睿的圣旨来严禁军士出战。甚至诸葛亮送女人衣服,也激不出司马懿。我们知道,司马懿在有把握取胜的情况下,是向来不给对手以喘息机会的。他擒孟达,平辽东,征东吴,赚曹爽,斩王陵,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干净利落拿下的。而面对仅有数万人的诸葛亮,他却再无雷霆手段,只能以死守赖拖的方法,来对抗诸葛亮。司马懿最终取得御蜀胜利,并不是以自己的能力取得了胜利,而是胜在了时间上。司马懿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那只不过是他在面对将士们时说得大话而已,意在稳定军心。为什么诸葛亮用兵谨慎?上边已经说了,蜀汉国小人少,兵源有限啊。每一个士兵既肩负国家安稳,也承担着传宗接代、生产生活。如此枯竭的兵源,诸葛亮输得起吗?因此他在战争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能最好保证将士们的性命,自然就表现得就过于谨慎,不敢冒险了。

当五丈原大星陨落,诸葛亮魂归离恨时,蜀汉军不得已撤军,司马懿知道后率军追击,不料蜀汉军又突现峰道。有鉴于上次张郃教训,司马懿以为中了蜀汉军埋伏,吓得魂飞魄散,马上回军逃之夭夭,以致留下了“死诸葛走活仲达”的千古笑话。直到蜀汉军退尽,司马懿才敢到蜀汉军营地观看,当看到蜀汉军营地布置得井井有条、进退有序时,不仅感叹诸葛亮“真天下奇才也!”也许这句话才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最忠肯的评价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