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

 敏而好学之孺子 2020-04-21

       昨天下午在楼下的花圃边转转,发现我们种的半夏开花了,丹参秀出了花苞,金银花的花蕾像蜗牛的触角,露出了头,在悄悄地窥视着身边阆苑仙株、绿野仙踪。板蓝根的黄花和蒲公英遥相呼应,暗红的紫苏还伏在地皮上。半夏的花有如眼镜蛇一般昂首伫立,难怪有毒。

 我们就说说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 Thunb.) Breit. 干燥块茎。主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以皮净色,质实、粉性足者为佳

       半夏是温化寒痰药,一过夏天它的地上部分就枯萎了,所以取名半夏。其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半夏辛,温;有毒。归、胃、肺经。一般需要经过炮制后入药。其炮制品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

清半夏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口尝微有麻感,取出洗净,切片,干燥,即得。100kg净半夏,用白矾20kg

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无干心,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至六成干,切片,干燥,即得。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加水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石灰液中,搅匀,把用水浸透的半夏倒入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竹沥半夏:没有国家标准,根据地方沿用特点,按照地方标准进行炮制。1)将制半夏用鲜竹沥拌匀,使之均匀吸尽,晾干100 kg制半夏用鲜竹沥12. 5 kg。( 2008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取姜半夏,与竹沥拌匀,稍闷,干燥。每100 kg姜半夏用鲜竹沥25 kg 。(200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

3取姜半夏加竹沥拌匀,待吸尽,干燥。每100 kg姜半夏用竹沥 12. 5 kg 。(2002 年版《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半夏曲:同样没有国家标准,根据地方沿用特点,按照地方标准进行炮制。1)半夏汤洗七次,研成末,姜汁和候干再为末,姜汁再和,共七八次,取吃之不辣为度。用半夏细末一斤,白矾半斤,生姜汁合成块,楮叶包,伏日制,阴干,即得。(南·齐仲甫《女科百问》,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2)法半夏、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面粉。以上7法半夏、赤小豆、苦杏仁粉碎成细粉、与面粉混匀,另取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洗净,加水适量,煎煮 2 h,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 为原料量的 25% ~ 30% ) ,温热分次加入上述混合面粉中,搅匀,堆置,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自然发酵至表面遍生黄白色或灰白色霉衣,制成小方块,低温干燥。(2007 年版《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

3)取法半夏、赤小豆、苦杏仁共研细粉与面粉混合均匀,加入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之煎出汁,搅拌揉匀,堆置发酵,压成片状,切成小块,晒干。每100 kg法半夏用赤小豆30 kg,苦杏仁 30 kg,面粉400 kg,鲜青蒿 30 kg,鲜辣蓼 30 kg,鲜苍耳草 30 kg。(2005 年版《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应用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与生半夏六者为半夏的不同炮制品,均可化痰,因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各有特点。

清半夏辛温燥烈之性较缓,长于燥湿化痰,适用于湿咳嗽,胃脘痞满。

法半夏温性较弱,功能燥湿化痰,适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半夏温中化痰,长于降逆止呕,适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竹沥半夏药性变凉,功能清化热,适用于胃热呕吐,肺热咳嗽,以及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

半夏曲功能燥湿健,消食止泻,适用于胃虚弱,湿阻食滞,腹痛泄泻,大便不,呕恶苔腻。

生半夏毒性较大,偏于解毒散结,多外用治痈肿核。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数患处。

注意

(1)性温燥,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者禁服。

(2)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鸟、附子同用

(3)生品内服宜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