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 —— 关于“上医治国”的一点点感悟 ......

 brownk 2020-04-21

每一个倒霉催的王朝末年,都有一系列的天灾、战争、饥荒和瘟疫相伴。

从这一波的疫情,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疫情,部分还原当时的情形。因为现在很多国家搞的“群体免疫”,尤其是穷人群体的防疫体系,和古代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拿人命去填死亡率的大坑。

在历史上的王朝末年,经济社会、人文社会,其实往往都比这些天灾和疫情,坍塌得更早。诸如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流民遍地等等。

也就是说,瘟疫(传染病)常有,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它的烈度,它的危害性,甚至它制造出来的社会坍塌效应,都不一样。越是王朝延续到后期,资源分配越不平等,“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就是土地兼并的恶果。

到了这个阶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恰恰是这些“冻死骨”,那些在社会上非正常死亡的群体,在死亡之前,就是疫病的培养皿,所谓瘟疫的0号病人,是疫情的传染源头。而社会上的流民越多,这种传播获得的宿主就越多,甚至是几种疫病并发,很可能就会自我组合、加强、变异,变成更为烈性、多样化的系列病毒。

即使某些富人条件比较好,衣食无忧而且身体抵抗力强,身体状况也不错,第一波疫情可能产生了抗体,但是在病毒变异以后,再杀一波回马枪,反而会形成ADE效应。如同1918年的大流感,第二波杀了一个回马枪,收割更多的人头。

从现实状况来看,一旦疫情进入流行期,病毒的传播就不分贫富差距了。也不分精英和贫民,甚至对健康人群也不在乎,病毒只干一件事——传播、传播、传播,杀死更多的人。

等到了疫情传播到军队,“国之重器”的效率就大为下降,整个国家很快就会失控。军队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后勤给养、日常训练,都和老百姓有巨大的交集,在社会上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很快就会传播到军营。而军队的人群聚集效应,还有军队的移动性,也会加速病毒的传播。—— 想想美国的几艘航母。

顺便说一段我读历史的一段感受。秦始皇灭六国,除了楚国之外,都算相当轻松。但是和楚国交战,第一次出兵二十万遭遇惨败。第二波,举国出兵,由老将王翦率军,以持久战的方式才打下来。而当时生产力并不先进的“百越之地”,广东广西一带,秦朝却出动了很强的军队,而且历时数十载,才逐步平定。除了气候地理交通因素之外,当地病毒和疫情,恐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三国演义》里的火烧赤壁,曹魏大军水土不服,疫病流行,也是重要的失败因素。

这么思考历史,对照1918年的大流感。可以推断一个事实,社会危机与疫情危机,往往是相伴相生,互相作用增强,形成一个王朝的“死亡漩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