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的底蕴: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上篇)

 放飞的风筝6ugs 2020-04-21
中学课本上有一句很重要的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落后,因此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包括中国文化。港台流行音乐、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等如同潮水一般冲击着我们。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文化产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中国的文学、艺术、音乐、动漫、影视等等,不仅在国内占据了主动地位,而且走出国门,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正因为如此,莫言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特里普会让孙女从小学中文;

正因为如此,中国拍摄的《流浪地球》,才会让卡梅隆都点赞。


可如果要问什么是中国文化,可能很多人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

的确,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底蕴何其深厚!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青铜器、瓷器是中国文化;琴棋书画是中国文化;万里长城是中国文化;京剧昆曲也是中国文化……

今天小仙就只选取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来大致领略一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个问题:什么是意象?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


小仙的理解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和文人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赋予事物独特的内涵,这就是意象。

说起来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比如说锦鲤,本来不过是比较美的一种观赏性鱼类,但是现在在网络上,成了好运的象征。于是锦鲤就成了一种意象。


说了这么多,下面可以终于可以进入正题了。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它们都有怎样的含义?有哪些代表性的诗词讲到了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给大家一一道来。

月亮

春花秋月、风花雪月都是古诗词最常见的题材,这两个词都包含一个“月”字,由此可见月亮在古诗词中的地位。在古诗词中,月亮往往代表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有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遇到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美国学生,那个美国学生要他念一首中国的诗词。他就背了那首中国三岁孩子都会背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然后,将它翻译成英文解释给美国学生听。美国学生听了很不解。因为在西方的文化中,月亮往往和狼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诗人看到月亮就会想起故乡。

那个留学生一时之间也呆了,因为月亮和故乡从小就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了烙印。对于中国人来说,望月思乡是一件最常见的事。

我们看到月亮,会想起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会想起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会想起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会想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会想起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但是这一切,如何能三言两语向外国友人解释清楚呢?最后那个留学生感慨万千。出国以前,都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是出国之后,就是这一件小事让他突然想说:“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美”啊!



从杜康酿酒开始,“酒文化”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为文人的七大雅事。

之前小仙也给大家盘点过诗人中的那些酒鬼,最出名的包括竹林七贤、陶渊明、李白、李清照等等。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诗人中的那些酒鬼

在古诗词中,酒往往和知己、离别、思念、愁绪等相关联,有时也代表或豪迈或消极的人生态度。

知己的: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离别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思念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愁绪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豪迈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消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古诗词中关于酒的还有很多很多,小仙就不再举例了。温馨提示:小酌怡情,可不要贪杯哦!


梅花

梅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又和“兰、菊、竹”并称“四君子”。

梅花傲雪凌霜、不与百花争春,在诗词中往往象征高洁、孤傲、坚强的品格。包含梅花的诗词很多,最出名的要数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非常喜爱梅花,他一生未娶妻,将梅花当作自己的妻子,世称“梅妻鹤子”。除此之外,小仙再举几个例子: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除了梅花,松柏、菊花、翠竹、兰花、荷花等在诗词中也有相近的寓意,小仙就不赘述了。


桃花

桃花是春天最常见的花朵,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桃花灿烂,在古诗词中的寓意往往和爱情有关,这一意象从诗经中就开始了:“灼灼其华,桃之夭夭”。

关于桃花的诗词,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自从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之后,桃花在诗词中又多了一层美好的寓意,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张旭的《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在阳光明媚的春光中开放,也春天最常见的花朵,因此桃花也成了春天的代称。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蝴蝶

蝴蝶最早在文人的作品中出现,就是在庄子的《齐物论》中。“庄周梦蝶”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就连《王者荣耀》中的庄周,四个技能有两个和蝴蝶有关。这也算是为传统文化的普通做了一点贡献。

蝴蝶在古诗词中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庄周梦蝶衍生出来的,代表一种亦真亦幻的境界,比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崔涂《春夕》

2、因为蝴蝶双双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此也成为爱情的象征,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3、蝴蝶生命短暂,因此又代表韶华易逝的感慨,比如: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应隔期。——曹雪芹《南柯子·柳絮》

4、蝴蝶在花丛中自由飞舞,有时也会成为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比如: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还有很多,今天小仙先给大家说这五种,明天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