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用+名句+古诗鉴赏高中语文教和学

 李姿 2020-04-2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坡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老树上,在诗人的心中________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________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亘古不变的消息,诗人们借此________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世事变化只是表象,()。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他们通过对青苔的________,表达对人生雪泥鸿爪的思考。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痛苦 咀嚼
B.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执拗 咀嚼
C.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痛苦 描摹
D.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执拗 描摹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永恒才是绵延的真实
B.绵延的真实才是永恒
C.绵延的永恒才是真实
D.永恒才是真实的绵延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B.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C.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极度紧张的人与实践之关系。
D.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游山西村》中,陆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一幅农家祭社祈年的乡土风俗画卷。
(2)欧阳修《醉翁亭记》对太守宴会描绘得让人眼馋,不仅有“______”捕到的肥鱼,还有用泉水酿的酒和摆在面前的各种“________”。
(3)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9分)
秋兴八首(其二)
杜 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夔府〕夔州,作者晚年困居之所。 ②〔槎〕木筏。据《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③〔画省〕指尚书省,这里指唐中枢办公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写夔州的暮景,寓情于景,通过一派凄凉景象,写出了身世飘零之感。
B.颔联用张骞典故,说张骞还能有归期,而自己却只能孤舟长系,有家难回。
C.尾联写月升中天,照应了首联的黄昏日落,委婉含蓄中蕴含了无限的情思。
D.尾联以景结情,写月映芦荻花,表现了诗人从伤感到欣然愉悦的情感变化。
(2)颈联中“违”与“隐”两字用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颈联进行赏析。(6分)
 
 
1.(1)B【解析】无边无际: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不着边际: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此处是形容青苔在诗人的心中没有边际地蔓延,第一空用“无边无际”更恰当。人迹罕至:指荒凉偏僻,很少有人去。荒无人烟:形容十分荒凉,没有人家。此处指青苔生长的地方通常是荒凉偏僻,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第二空用“人迹罕至”更恰当。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痛苦: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根据语境,第三空是说诗人们对青苔有特别的情结,坚持用青苔的意象来表达情感,第三空用“执拗”更恰当。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根据语境,第四空用“咀嚼”更恰当。故选B项。
(2)C【解析】根据上一句“世事变化只是表象”,下一句相对格式应该是“……才是真实”,据此排除B、D两项。根据前一句中的“变化”对应“永恒”,再排除A项。故选C项。
(3)A【解析】本题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与”,应在“那股”前加介词“与”;二是搭配不当,应将“发展”改为“展现”。
2.(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临溪而渔 山肴野蔌 (3)长河落日圆 长烟落日孤城闭
3.(1)D【解析】“欣然愉悦”错,联系诗人晚年困居夔州这一背景和前几句诗来看,诗人整体感情色彩应是伤感落寞。
(2)“违”,虚写,此句是诗人回忆很久前在长安为官时的情境,已经不会再有了;“隐”是实写此时身在夔州,耳边只有寒夜山城隐约的胡笳之声。颈联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牵挂、有家难回的苦闷和无力报国的伤感。 【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内容分析颈联“违”“隐”两字在诗歌中表达的意思,用一个“违”字虚写过去,用一个“隐”字实写当下,虚实对比,阐释了作者丰富的情感。答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整联诗歌进行分析。
【诗意赏析】
首联由薄暮入笔。“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点明北望的地点“夔府”,“落日斜”点明时间。这深秋黄昏的景色对于一个命运坎坷、沦落天涯的人来说,更会引起落寞思乡之情。“每依北斗望京华”,京华亦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焉能不悲?“每依北斗望京华”,不但写出长安的方向,写出夔州与长安遥远的距离,而且更能表达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把怀念京华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听猿实下三声泪”,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历尽艰难:参加科举应试不第,长安十载干求奔波,又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生计无着,妻离子丧于萧瑟晚秋之际,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
“奉使虚随八月槎”,此处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回长安如同乘槎在天,茫茫不可达也。与“听猿”句因果承接紧凑。两句写出诗人羁旅漂泊归期无望的痛苦凄凉心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这句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遗憾愁闷之情。“山楼粉堞隐悲笳”又从遥想回到现实环境中。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诗人已经很痛苦了,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诗人无限的愁思和感慨。
尾联写京华望而不见,回到眼前景物。月亮从照着藤萝移到照映着洲前芦荻花上,描写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又用藤萝、芦荻花展现萧瑟的秋光,这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凄凉。两句以景结情,含有无限情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