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华版《姬氏道德经》道理卷(1 初节)及解读

 翰墨鸿儒 2020-04-21

【按语】即日起转发朝华出版社出版《姬氏道德经》。悉尊祖上传授之法,公众号 转发学习从道理卷开始,再到德经卷,尔后道经卷、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每卷分初、中、上三节学习。

有需要深入参详的请购买朝华出版社同名纸质版(目前第一版告售罄,预计三月末再版发行,共同期待)。

弘道路上,你我同行。更多精彩解读请添加公众号:姬氏道德经乙,或新浪博客:@弘道者姬英明

姬氏道德经》道理卷(初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捻埴①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②,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③,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④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⑤?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不知,尚也;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德者不居。

【导读】

本节的核心点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以实有与虚无的对比为起点,给我们列举了数十种显而易见的事例,就是想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摒弃“我外”过分获取的弊病、关照“我内”的本初,就会宁静很多,宁静“我内”就会博大,内心博大才能有所容、有所得、有所长。这也是本节乃至本卷和“德经卷”对个人修为的内修要求,对我们现世人生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译文】

车轮是由三十根辐条固定到车毂之上的,有了车毂至车轴之间空虚的存在,才成就了车的作用;揉和黏土制成器皿,有了其中空的存在,才成就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和通气天眼建造窑室,有了门窗和气眼之内空的存在,才成就了窑室的作用。所以说,“实有”能以各种形式给人们提供便利,正是由于有“虚无”形态的存在,才会产生各自的作用。缤纷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看不清道路边际;纷繁悦耳的妙音会使人的听觉失灵听不到危险的声音;丰盛鲜美的饮食会使人的味觉受到伤害;纵情围猎会使人的内心受到血腥影响而变得狂暴;稀世罕见之物会使人增加贪婪的欲望,进而做出有害德行之事。因此得道的圣人在教化引导我们时,要我们注重内心的修为而不是眼前的诱惑,要我们摒弃虚华的物欲诱惑而注重内心的修为。能认识了解他人的本质,是聪明的人;能认识明了自己的本性,才是真正的明慧之人;能战胜别人的是有强大力量的人,能战胜自我弱点的才是真正的强者;能知道满足的人,是真正的富有的人;能顽强坚持向自己所定目标而力行不懈的人,是真正有志气的人;不离失其根本的人,才能够真正地长久不衰;即使身死也不会被人们所遗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者!名利与生命相比较,哪一样更值得珍惜呢?生命与财物相比较,哪一样更为贵重呢?获得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较,哪一个弊病更大呢?过分偏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过多蓄敛财富就必定会招致可悲的下场,所以说能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能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只有以这样的思想践行)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知道却从不自以为知道,就是最高尚的优点;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是最大的缺点。得道的圣人是没有祸患的,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祸患,所以才能没有祸患。那些垂头无力之人,是难以立起大志向的;那些步子迈得太大的人,也是难以远行的。自以为自己最重要的人,反而得不到别人的重视;自持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辨真理;自我夸耀的人,反而建立不起功勋;自大自满的人,反而是不能长进的。以道的视角来说明:就好像是吃了很多无用的食物,使身体长出多余的赘肉,反而会令他人心生厌恶,所以说有德明道之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注释】

① 捻埴:搓和泥土。

② 牖:在厅堂是正前窗,在窑室是天窗。

③ 爽:伤。

④ 腹:修养,内心修为。

⑤ 病:祸患,弱点。

         欢迎关注     姬氏道德经乙

  弘道者姬英明 新浪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