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1947年西北野战军仅有3万兵力,为何国军却毫无办法

 江山携手 2020-04-21

解放战争过程中,有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47年的西北战场上,兵力悬殊的国共两军竟未见明显胜负。要知道不算马家军,此地仅仅国民党中央军一家就已经超过24万人,而我军刚刚成立的西北野战军此时还仅有3万人而已,为什么国军处于明显优势,却对西野毫无办法呢?我们今天来解析一下。

首先,西北地域广大。我军人数少,作战目的不是歼灭战,而是运动中求生存,逐步削弱敌人。西北共有320万平方公里,两军主力的活动区域也有近百万平方公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大军很难抓住运动中的西野主力。为了击破我军以延安为中心的指挥中枢,肃清西北,国民党军在47年2月派出了24万大军进攻陕北。24万人相当于国军后期的2-3个大兵团,这样的兵力是用来战略决战的,然而敌人的重点进攻却恰恰显得缺少“重点”,延安倒是“攻占”了,解放军主力却未曾谋面。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兵力只有对方的八分之一,基本不可能选择正面接敌。国军大费周章,空耗兵力后勤。反倒是西野在仅有区区3万人的情况下,47年多次实现运动歼敌,如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都是借助西北广大抵御,敌人无法抓住我方,而西野却成功伏击国军的成功案例,这也补充了早期西野自身的兵员和武器。
其次,西北国军心不齐,而西野虽然兵少,却在当地有相对的后勤优势。47年除了胡宗南中央军外,西北还有青海宁夏等地的回族部队,由马步芳、马鸿逵等人统领,人数合计不下10万人,是较强的作战部队。尤其西北内陆地区,回军擅长的骑兵能发挥强悍作用。然而历史上多次发生中央军借助“剿共”占领地方军地盘的事件,所以马步芳等人对中央系此次来西北作战的目的,深为忌惮,并不完全配合,基本上西北战场的国军作战主力只有胡宗南部,西北当地军阀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我军在陕北已经经营多年,尽管改变策略打起全面的运动战,仍然较胡部的20多万人更有后勤保障,倒是进入48年之后,中央军疲态尽显补给不足,难以继续保持攻势。
最后,国军方面,胡宗南作为军事主官,却明显指挥无方。胡宗南占据8倍于我军的兵力上风,却苦于不擅和解放军周旋,长期打不出胜仗,不得已竟然命令手下装扮成“俘虏”来向南京表功,如此表现令人哭笑不得。更令人吃惊的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还是我军安插多年的卧底,西北国军的一举一动都尽在西野掌握,这样一来胡宗南部怎么可能找到西野主力,寻求击破呢?一直到1949年撤离西北,胡宗南对西野都罕有胜绩,其指挥能力甚至得到了南京高层“志大才疏”的负面评价,退往台湾后遭到了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