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朝 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1929年,四川广汉县南兴镇的农民燕道诚,在车水挖沟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坑,里面有不少玉石器。消息很快传开。1931年春,英国传教士董笃宜(V·H·Donnithorne)在该地区传教,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想探个究竟。于是,先去收罗燕道诚的“宝贝”,又找到当地驻军,寻求保护和调查。与此同时,他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给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 据董笃宜说,当时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David C·Graham)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道诚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发掘。发掘颇有收获。葛维汉为此还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一份。这次挖掘,也是三星堆遗址首次发掘。 直到新中国后的1980年,相关政府部门再次组织发掘。终于在遗址中,发现了1座城址。据测定,该城址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均为人工夯筑而成...... 之后,考古专家将这片遗迹文化称为“三星堆文化”。应该说,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伟大古老文明,甚至将古代蜀国的文明史相较之前向前推了上千年。 二、三星堆遗址都出土了什么 三星堆遗址,先后出土了数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和数千枚海贝,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出土的大立人像,而这个举世闻名的铜像,更是因为令人惊讶的高度,被称为“世界铜像之王。 但整体上讲,三星堆文化是位于巴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300年--前600年,按照其文化面貌,大致可以分为四期: 1. 三星堆的前700年时间,三星堆人并没有创造出什么像样的文化; 2. 直到距今36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的夏、商之交),三星堆内部突然出现了具有中原文化特征的陶器等器物,自此,三星堆文化开始形成; 3. 又过了500年,约公元前1100年左右,三星堆人学会了制造青铜器,此时已经来到了商末周初; 4. 到了三星堆晚期,三星堆的宫殿、神庙被毁,大量居民迁往他处,三星堆遗址从都城跌落到普通聚落,三星堆文化至此消亡。 5. 从出土的三星堆文物来看,三星堆文化面貌的表现主要是陶器、玉器和青铜器。这些极具二里头文化风貌的陶器等,应是二里头文化南传的结果。 因此说,三星堆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的时候,已经到了相当于夏朝要灭亡的时候了。而夏朝是青铜文化王朝,三星堆又是在夏朝灭亡之后,才掌握青铜文化的。这就说明,三星堆不可能是夏朝都城,但很可能是夏朝灭亡后夏文化的南迁,是晚于二里头遗址的。 三、历史学鉴定二里头遗址是“先辈”,三星堆遗址是“晚辈” 从文献记载来看,历史学中记载的夏朝,就是以伊洛盆地为中心的中原王朝。核心区域在伊洛河流域。夏朝的先人,从鯀到禹,其活动中心一直在嵩山周围。夏朝立国之后,即便频繁迁都,从阳城(河南登封)、阳翟(河南禹州)、安邑(山西运城)、斟潯(河南洛阳)、老丘(河南开封),夏朝都城也一直未出中原的核心区域,更不可能到南方。所以,三星堆所在的巴蜀,无论发现遗存多么丰富的遗址,都不可能会是夏朝的都城,只能是二里头遗址文化的“晚辈”。 可见,三星堆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的时候,已经到了相当于夏朝要灭亡的时候了。而夏朝是青铜文化王朝,三星堆又是在夏朝灭亡之后,才掌握青铜文化的。三星堆文化形成时间晚于中原的二里岗文化。这就表明,三星堆文化是晚于夏文化的。 四:二里头遗址已经被确定为夏都遗址 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在河南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经考度古认定,夏都斟鄩遗址就是二里头遗址。此后,几代考古人在此进行了大半个世纪的探索。发现了遗址内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道迹。相继发掘出大约一万件夏朝文物,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专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属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从而得出: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 这标志着夏朝从传说开始具化为真实的、可感知的历史。而二里头遗址,也是早于三星堆遗址的“先辈”。 夏都遗址博物馆如今已经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上建成,并于2019年10月19日对外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