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成吉思汗到元世祖,蒙古帝国的权力传承与变化(四)

 陆一2 2020-04-21
接上文“从成吉思汗到元世祖,蒙古帝国的权力传承与变化(三)”继续
接下来我们不得不用比较大的篇幅分几次来叙述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事情了,因为这件事情实在过于重要,这和之前几次的帝国权力传承完全不同,影响也深远得多。最后作者个人论述的内容也相对多一些。请为数不多的观看老师们注意休息,如有难以理解或想探讨之处,可给公众号发信息,作者会尽量回复交流。
蒙哥汗死后,帝国行驶到达了他的分水岭边缘。此时态势,能够争夺帝国中央大位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二人。之所以说帝国到了他的分水岭边缘,是由于此二人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道路,也可以说是不同的意识形态。阿里不哥代表了保守的旧蒙古贵族,更主张遵循祖制;而忽必烈则倾向汉化,认为要长久统治广大富庶的汉地就应该一定程度上遵循汉法,在文化上远离了旧蒙古人的很多传统。我们这里不判断两种路线究竟孰优孰略,但把目光放得更广更长一些,就会发现从此时开始,帝国在广大的欧亚大陆上的各处领土,都在逐渐的本土化,也就是各处居于统治地位的蒙古征服者都在被由自己统治下的本地文明同化。这并非优劣的简单对比,就像蒙古军队横扫大陆也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将军和士兵是否比被征伐者更加优秀和正确,而是由于他们更加强大和强势。文化上也是一样,即使阿里不哥在当时战胜了忽必烈,起码汉地也迟早要由汉地的文化所主导,这也不仅是优秀和正确的问题,而是在文化上蒙古确实过于弱小。那么引申思考一下,如果征服了汉地的是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文明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蒙哥汗死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这两人的表现,起码是我们看到史书上所记录的情况。事先说明,本文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太多讲述蒙古的具体军事行动,在下面的段落里有所提及,也是由于说明汗位争夺的形势,至于蒙古的军事本身,我们计划在今后再采用专门的文章来探讨。
阿里不哥在得知蒙哥汗已死的消息后,立刻开始以监国的身份行使职权,并且他取得了蒙哥之子阿速台以及诸多大异密(诸侯)的支持。他派遣各路使者,召集各处诸王、宗亲、勋贵等前往哈剌和林参加推举新汗的忽里台大会,同时他进行了诸多的军事调动和准备。

                                                    阿里不哥 

而此时的忽必烈引领着南征的东路军,正陷入了危险的泥沼当中。在已经得知蒙哥汗死讯后,他仍率军向鄂州挺进,《元史》的《本纪第四·世祖一》记载“帝曰: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但鄂州的宋军守卫坚固让忽必烈毫无办法,同时在襄樊等地宋军也驻有重兵,此时南征的西路军已退,东路已成孤军,忽必烈的军队随时有被宋军包抄歼灭的危险。与此同时,原本统帅东路军的诸王塔察儿和他的妹夫——名义上归顺了蒙古的山东军阀李璮两人的态度不明,“病民诸奸”也摩拳擦掌,蛇鼠两端的准备随时分一杯羹。这里的“病民诸奸”指北方的汉人诸侯,看到了吧,“病民”、“诸奸”,这就是当时蒙古上层对汉人的态度。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派遣使者来报告,哈剌和林的阿里不哥已经开始图谋大汗位置,并且他已经遣使去往漠南(忽必烈势力的根据地)征调漠南蒙古和乣族(其他诸族)军。这时的忽必烈几乎已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那么到底是谁给了忽必烈机会呢?是贾似道。后来的南宋权相贾似道实际上在这次抵抗蒙古南征的战争中一直表现可圈可点,但也许是由于政治考虑,在宋军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贾似道却主动向忽必烈求和。《元史》的《本纪第四·世祖一》记载了“宋贾似道遣宋京请和,命赵璧等语之曰:汝以生灵之故来请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岂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当请于朝。”不得不说忽必烈这个话讲得真是漂亮,确实是出色政治家的风范。于是忽必烈顺利率军脱身,迅速北还。奉阿里不哥之名在燕京准备接收军队的脱里赤完全没有想到忽必烈会这样迅速的回来。忽必烈假传蒙哥汗遗命,把脱里赤的军队遣散,并立即着手开始做争夺汗位的政治、军事准备。
公元1260年初,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双方,一南一北隔着沙漠,频繁的互派使者进行试探。阿里不哥要求忽必烈速至哈剌和林为蒙哥汗会丧,并同时参加忽里台大会选举新汗,而忽必烈则断然拒绝。前文我们讲过的诸王塔察儿,乃是左手诸王(东部的诸王)中势力最强大的,他还有李璮(山东军阀)这样的助力,忽必烈派遣心腹廉希宪成功的说服塔察儿王支持忽必烈。在塔察儿王的倡导下,多数左手诸王和部分右手诸王都进入到拥护忽必烈的队伍中来。于是他们在这一年旧历的三月,于开平府举行忽里台大会,抢先奉忽必烈即大汗位。在继位诏书中,忽必烈对蒙古帝国建立几十年来的路线进行了重要的总结和检讨,以下节选其中部分内容“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盖时有先后,事有缓急,天下大业,非一圣一朝所能兼备也。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爱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方董夔门之师,遽遗鼎湖之泣。岂期遗恨,竟勿克终。”,“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在文中可以看到忽必烈对之前蒙古帝国的“文治”提出了遗憾之情,并且明确表示要改革祖训了,这诏书惊天动地,不仅指明了他所领导下帝国将会有的前进方向,也是一封最强有力的汉人招揽书。之后忽必烈任命了诸多官吏,篇幅所限不做赘述,但可以看到在忽必烈此时的政治班底里,汉人已经开始作为极重要的力量出现,而旧蒙古贵族实权则被削弱。

而阿里不哥方面的支持者也并不少,主要的有也先蒙哥后终于继承了察合台兀鲁思的哈剌旭烈兀的寡居妻子兀鲁忽乃(确实复杂绕口)、蒙哥汗之子阿速台及玉龙答失、察合台之孙阿鲁花、塔察儿之子乃蛮台等。这其中的“塔察儿之子乃蛮台”作者不确定是否指的是支持忽必烈的塔察儿王,因为蒙古人名的重复率确实很高这里说的未必就是那个塔察儿王,但蒙古内部父子兄弟间见识不和者也很多因此也不能排除确实是那个塔察儿王的儿子,如果哪位老师有相关资料,麻烦指导一下。反正阿里不哥一系在这年的旧历五月,在哈剌和林之西的安坦河畔即位大汗。于是,一个帝国出现了两个大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