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的情境理趣

 杏坛归客 2020-04-22
因为家中有事,很长时间没参与群内活动,也很少写东西。遵副群主刘老师安排,讲点内容,今天就以“诗词的情境理趣”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写诗词就要押韵,即使自由诗,也要押韵,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而已。至于说律,是格律诗必须遵守的。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子有定音。还有对仗、起承转合等约束。今天不说格律,只想从情境理趣几方面做点分析,和大家共同探讨。

情,是写诗词的缘起。即兴而作,兴之所至,激情洋溢,一挥而就,都是因情感触发。愤怒出诗人也好,悠闲遣兴也罢,纵览山川抒怀,友朋聚会集韵,发怀古之幽思,抒爱情之缠绵,记活动之感慨,吟风光之秀美,都是以情为基础。

“诗言志,歌咏言。”这里的“志”,不仅仅是志向和抱负,也有情怀和思绪。情,有畅怀,有忧思,有慷慨,有哀怨,有闲情,有逸趣。有志同道合的愉悦,有生离死别的伤感,有春花灿烂的欢快,有万物凋零的叹惋。当然,因情感基调不同,同样的景物,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同是春花秋月,我们看不同的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1、贺知章 (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春风在这里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从诗句,我们读出的不仅是诗人看到的春天柳色,更能感悟出诗人此时的春风得意。

2 、(北宋)宋祁的《木兰花》词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写春光明媚,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水在这里都有人的情感,迎接着欢乐的游人。“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又用了拟人手法,一个“闹”字,把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从词句中,我们读出作者的闲情逸致。高兴欢快中,水波,绿杨,红杏,都有人情味,尤其那“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成为传世名句。这里,词人没有柴米油盐之忧,没有仕途坎坷之叹,没有生离死别之痛。有的只是“浮生长恨欢娱少”,真是得意人处得意处,还觉美中有不足啊!

3、杜甫的两首诗更典型。喜和忧的表达更有特色。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目就以“喜”定下感情基调。那么因何而喜呢?这首诗是诗人经历流离之苦后,在成都经友人帮助定居,度过了两年的安定生活。而听说中原旱情严重,又勾起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春夜降雨,春雨贵如油,使人想到风调雨顺,丰收之年,百姓没有饥馁之苦,怎能不高兴呢?而对春雨的描写,连用几个妙句赞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久旱盼甘霖,这就是及时雨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突出及时雨的作用。一场雨能带来什么变化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花在诗人笔下,颜色更浓,更艳,更丰茂了。百姓,国家也该没有饥困之忧了。通篇都蕴含喜庆之意,欢情满满。

4、《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的也是春景,情调却截然不同。“城春草木深”,春,本来应是草木兴旺的景象,可一个“深”字,却给人一种只见草木不见人的空寂,这就是“国破山河在”的惨象。

春天本应是鸟语花香,可在诗人眼里、耳中、笔下,看到的鲜花,让作者因伤感而泪珠喷溅;听到的鸟鸣,让诗人因思念亲人而心惊肉跳。

战争,动乱,亲人离散,让诗人思绪万千,愁肠百转,迫切想知道家人的消息而不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争何其残酷,心情何其焦虑!

“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因焦虑忧愁,彻夜难眠,而过早脱发,多少烦恼尽在其中!

5 、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词人失去自由,失去江山后,看到春花秋月,不但没有半点欢快,反而是满腹愁绪,无限伤感。正常情况下,人们都盼望春天,欣赏明月,可这里,词人却怕见春花,怕见明月。一句“何时了?”勾勒出痛苦心情。当皇帝时,春风拂煦,春花娇艳,宫女如花,满宫歌舞,而今身为俘虏,没有自由,哪有心思再看春花?当皇帝时,天上月圆,宫中团圆,月照美人,美人如月。而今美人在何方?何日再团圆?真是愁如长江水,流淌不尽。

所以说情感决定诗词的格调,花好月圆都是心情决定的。

诗情与人生命运,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慷慨得志,春风得意,遇到喜庆事,诗人们都会激情洋溢,即兴而歌。

7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没有写景,直接叙事抒情,写出官军大捷后的高兴心情。因高兴,诗有酣畅淋漓之感。诗中,把国与家紧密自然的连在一起。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使一方安定,那么家人团聚,还有什么愁苦呢?几个活动,写出手舞足蹈的欢快表现。妻子的愁消失了,因喜而漫卷诗书,因喜而白日放歌,还要纵酒酣饮,因喜而青春作伴回故乡,那急迫的心情,在结尾两句更是呼之欲出。

 8 、毛泽东的《送瘟神》,情感的抒发更具开创性。两首七律,一忧一喜,对比鲜明,酣畅的抒发关注民生的大爱情怀。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第一首,写血吸虫病害给当地人民造成的灾难。空有绿水青山,可是人民染病,即使神医华佗也毫无办法,千村薜荔,万户萧疏,民生凋敝,毫无生气。对人民的关切之情随着想象飞到天外,遨游广阔宇宙长河之中。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牛郎织女这些传说中的神灵,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当然关心人民的疾苦,要问他“瘟神”肆虐之“事”。如何回答牛郎呢?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忧民情怀,融注诗中。百姓有难,领袖忧愁,问天上牛郎,问古代神医华佗,该怎样去除血吸虫这个恶魔呢?急人民之所急啊!

第二首,明快亮丽,热情洋溢,写消灭血吸虫的喜悦。人民的病痛治愈了,害人的血吸虫铲除了,领袖的心胸畅快了。全诗都洋溢着喜悦,人民政府为民造福,人民在改天换地,让江山更美美丽,让大地更富饶。“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借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哪里还有你的容身之地呢?人们用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用这些来送走瘟神。表达了对瘟神的蔑视和嘲笑,千百年的遗患,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治理下,被彻底清除了,这是新中国的成就,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

前段时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老师诗友们都写了很多诗作,赞颂抗疫英雄,讴歌党的领导,关注人民健康,有的激情洋溢,有的含义深沉,抒发了与人民同患难的大爱。

毛泽东的诗词,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情。他的诗词,是他人生的写照。他没有为词句而酸腐的雕琢,而是用诗词在探索,在追求,在呼唤,在思考,在总结,在战斗。

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不论是他身处何种环境,总是洋溢着必胜信念,奋进激情,感染人,激励人,并带有哲理性。

游泳,既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霸气,又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登山,既有“不到长城非好汉”豪气,又有“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乐观;赏雪,既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视野,又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观海,既有“秦皇岛外打鱼船……知向谁边”的忧民情结,又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豪迈情怀;咏梅,既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刚毅,又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潇洒;庆贺胜利时,既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激励,又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感慨。

即使是爱情诗,毛泽东也写的独具韵味,超脱出卿卿我我和简单地男欢女爱,创出一片新天地。

9 、《贺新郎 · 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上片写相知,相知有多深?“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可为什么“凄然相向”呢?为什么有恨,为什么流泪又止?人有何病?在下片做了回答。霜重东门路,是离别地点;照横塘半天残月,是离别时间。汽笛一声肠已断,是分手时刻。从此天涯孤旅,是决绝的投身事业,吉凶难料。凭割断愁思恨缕,果断的割舍个人情感,参加进入到台风扫寰宇的战斗中。

有情,却不为感情羁绊,为了事业勇闯天涯,这就是伟人情怀。

   10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是毛泽东和答别人,并怀念妻子杨开慧的词。当时毛泽东已经64岁,对杨开慧的思念和赞美,用一首词表达出来,写得情浓句美。骄杨,充满自豪;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富有浪漫气息。吴刚奉酒,嫦娥起舞,想象奇特而丰富,英雄的忠魂让仙人敬佩,而泪飞顿作倾盆雨,更是运用夸张手法,些英雄先烈们为胜利而激动。四十多年前的爱情,依然写的情意深沉,爱意满满。

11 、 开国元勋们在革命战争中,九死一生,视死如归,他们的诗也同样激情豪迈。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在危难关头,用诗句抒发表达无畏精神,和对战友的激励。在被围二十多天,弹尽粮绝的困境中,陈毅和战士们吃草根,挖野菜,终于躲过搜捕,坚持下来。在躲藏中,陈毅写下三绝句,诗中坚定信念,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风采,慷慨悲壮,成为经典。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其三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第一首,抒发即使断头牺牲,到另一个世界,还要继续战斗,与阴曹地府的阎罗开战,革命精神永不倒。
第二首,抒发视死如归的气魄,总结战斗历程,激励活着的勇士继续战斗,频传捷报。
第三首,抒发坚贞不屈,战斗到底的信念,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充满乐观豪迈精神。
这就是情感在诗中的作用,情是骨头,是灵魂,是眼睛,是主线。
社会安定,生活恬淡,闲情逸致,诗人们吟诗填词,排遣性情。自古及今一脉相传。田园诗人,写隐居闲适之乐,高人雅士,写聚会游赏之趣,都是在抒情。如果没有情的引领,那诗就乏味寡淡。
  12 、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全诗写的都是农家院,田园景,墟落,穷巷,牛羊,野老,牧童,麦苗,蚕眠田夫,满眼村居生活景象。但几个词语,就把艳羡喜欢之情表达出来。一个“念”,一个“候”,就写出祖对孙的牵挂与期盼之切;“荷锄立”“语依依”写出人与人请感真纯,难分难舍;“羡闲逸”“怅然”,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写的真切动人。
至于《鹿柴》《山居秋暝》,《竹里馆》《终南山》等等,无不在写景叙事中,信手拈来的抒发闲适、恬淡、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让人陶醉,引人向往。

因为闲适,因为兴趣,很多人喜爱旅游。看似游山玩水,同样的行为,有的人过眼云烟,花了钱,受了累,当然也满足了饱览山河的愿望,可是时过境迁,记忆逐渐淡了,甚至自己去过哪里,都无印象。而很多人都用诗词记录游踪。自然万物,四海风云,名山大川,都在诗中成为图画,并在行走中抒发情感。草木含情,山川有意,与古建筑对话,为新景观放歌。旖旎风光收眼底,异国情调入诗中。让同游者赞美,读诗者共享。这就是诗情的作用。我们群里有好几位旅游达人,都有旅游诗集,读后收益良多。最近拜读刘君忱先生的新作《中原采菽》,满满的家国情,历史情,自然情,诗意浓浓,让人有似乎追随旅游的韵味。

生离死别,人之常情。如果是朋友故旧逝世,勾起往事历历,多有情感寄托,写诗怀念。那种情也是动人的。但至亲至爱故去,就很少有“即兴而作”,因为那种伤感是痛入肺腑的。亲情的牵念,往事的回顾,伤感像山一样压在心头,恐怕很难整理思绪。思念缅怀是必须的,那也要在痛定思痛之后,才能写出来吧。就像鲁迅写《为了忘却的纪念》,悼念自己的学生,白发人悼念黑发人,情何以堪!那是在烈士牺牲两年之后,才写出来的。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诗中对烈士的深切思念,一个“忍”字,抒发强力控制自己的悲愤感情,一个“怒”字,抒发对反动当局,凶狠残暴的无比痛恨。忍与怒,爱与恨,情感对比强烈,成为鲁迅的战斗武器。

诗人的情,融汇在诗中,在流传中感染读者。不因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更而淡化。读者在欣赏中受到感染,情感启人思索。真情才能动人,深情才能隽永,诗人与读者,虽然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通过诗构成对话。所以称为名言妙句的都是以情取胜,不仅仅是华丽的辞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