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灵枢》之行针篇

 zgrzwd 2020-04-22

清爽向模型

2020-04-22

2020年4月21日,抄写《黄帝内经》第465天。这两天抄写的是《灵枢》第六十七篇《行针》。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一是指针刺治疗的全过程,

二是指针刺后运针。

因为本篇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针刺后的反应也不同,以及针刺操作正确与否同疗效的关系等针刺有关问题,故篇名为"行针"。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释义】黄帝问岐伯说:我听了你所讲的九针用法,就用来给百姓治病。百姓的气血性状有所差异,对针刺的反应也不一致:有的人见医者手中持针,精神已动,针还不曾刺入,其体内之气就有所反应;有的则针一刺入,其气立时而至;有的则针已起出,而针感仍不消失;有的则是针刺数次,才有反应;有的下针之后,其气逆乱失和;有的针刺数次,病情反倒愈加严重。对针的这六种反应,各不相同,我想听听其中道理。

【原文】歧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

【释义】岐伯说:重阳之人,其精神易受触动,其气也易于行走来至。

【原文】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

【释义】黄帝问:什么叫重阳之人?

【原文】歧伯曰: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释义】岐伯说:重阳之人,其气火热炽盛,说话快,走路时脚举得高,心、肺的脏气有余,阳气滑利充盛而升腾,所以精神一动,其气就不待针入而先有反应。

【原文】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

【释义】黄帝问:重阳之人,也有的不那么锐敏,要等针入之后才能作出反应,这是为什么?

【原文】歧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

【释义】岐伯说:这样的人,是重阳之中略有些阴气在内的。

【原文】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

【释义】黄帝问:怎么知道这种人是重阳之中略有些阴气在内呢?

【原文】歧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释义】岐伯说:多阳的人多喜,多阴的人多怒,常常发怒的人其怒容易消除。因为这种人重阳之中颇有阴气在内,而其阴阳之气的离合比较困难,所以其神气不能在进针之前出现反应。

【原文】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

【释义】黄帝问:针一刺入,其气就立时作出反应,这是什么缘故?

【原文】歧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释义】岐伯说:阴阳和调的人,其血气湿润滑利,便于运行,所以针一刺入,气就迅速出动,随着针刺立时而至。

【原文】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

【释义】黄帝问:针已起出,而针感仍在,这是什么气促使这样的呢?

【原文】歧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释义】岐伯说: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滞而阳气浮动的人,其气内藏,所以等到针已取出,气才追随其后而来至,因而针虽起出而针感仍在。

【原文】黄帝曰:数刺乃知,何气使然?

【释义】黄帝问:针刺多次,才见效应,是什么气促使这样的呢?

【原文】歧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

【释义】岐伯说:这样的人多阴少阳,其气沉滞,运行困难,所以针刺多次才见效应。

【原文】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

【释义】黄帝问:针刺入而其气逆乱不和的,是什么气促使这样的呢?

【原文】歧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释义】岐伯说:针刺后其气逆乱不和,.或多次针刺而病势反加严重的,与阴阳之气及其沉浮的情势无关,这都是治疗粗疏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医工的失误,并非患者的形气有什么问题。

龙吟君(公众号痴梦龙吟)曰:

本篇阐明针刺后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原因,是在于各人体质的不同和气血的盛衰。

本章要点

一、提出针刺后可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阐明针刺后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原因,是在于各人体质的不同和气血的盛衰。

三、最后指出针刺气逆(如晕针)与愈刺而病愈甚者与体质无关,完全是由于医疗作风的草率或技术上的错误造成的。

关于“得气”,是这样解释的:

实际是经络的气血集中在被针灸的穴位处的一种表现。

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常按照五十营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气血的高潮28分钟出现一次,其他时间处于低潮。当患病的时候则可能在某些经络中打乱这种运行规律,或使气血运行量减少。

通过针灸的方法使穴位得到振奋,发挥自我改善功能,使气血向穴位处集聚,穴位出现明显调动和调整经络中的气血运行的能力,这时穴位就处于得气状态。

所以得气首先是穴位的振奋。穴位要达到振奋状态,就得有气血的集聚,有了气血的集聚,穴位的感觉和活动能力就会增强。

如果你还不明白什么叫得气,你看看为什么刺刀会有血槽?

是因为当刀刺入肌体后,会吸引周围的血气朝刺入的地方集中,以避免形成大范围的失血,这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如果刺刀不带血槽,刺入的刀就会被血吸住而无法拔出来,

而血槽的作用刚好起到了一个泄血的作用。

早期刺刀刺入人体后,由于周围肌肉收缩,再加上“大气压”的作用,使其难以拔出。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刺刀上出现了血槽,因为血槽使空气引入人体,抵消人体组织中负压,从而使刀易于拔出,但同时易于放血。

关于文章中所说的,一些人晕针的情况,这多半和刮痧拔罐时治疗过度有关,造成低血糖所致。所以,文章才认为是医者的技术水平不高。

晕针:

在针灸治疗中,患者通常表现为头部,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面色苍白,出冷汗的现象;继而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发凉或伴瞬间意识丧失等现象。晕针一般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人在取针后数分钟始有症状。

关于晕针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体质因素.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尤其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易发生晕针.

(2)针刺强度.若穴位刺激过强或用一些强刺激手法时都易产生晕针.

(3)体位原因.坐位针灸易发生晕针,所以初次针灸者宜选取卧位. (4)环境因素.如诊室中空气混浊,语声噪杂,或在气压较低的闷热季节都易诱发晕针。

晕针处理:

出现晕针时,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扶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茶或糖水,即可恢复.重者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3里、灸百会、关元、气海.若病情危急则应配合其他抢救措施。

为避免晕针,对初次受针刺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采用舒适体位,选穴少、手法轻;对身体不适者,休息后再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