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岩道人,俗名黄延学,是朝鲜王朝中期的一位僧人(古代也称佛教僧人为道人),因以岩洞为舍,故号舍岩。又据一位老韩医说,舍岩道人是朝鲜高僧-松云禅师的首弟子,经过13年的修炼得道后,建立五行针法,并四处行医,在民间留下了很多逸闻。舍岩道人在针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有《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用古汉语书写)流传至今。
“善用针者,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指的是五腧穴。 舍岩针法主要就是运用五腧穴来治疗脏腑经脉的寒热虚实病症。 一、虚实补泻 1、舍岩道人在相生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克补泻:“虚则泻其官,实则补其官”, “官”是命理六爻的术语,即克“我”者。 由此得到“虚则补母泻官,实则泻子补官”。 2、在本经补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他经补泻: 虚则补母经、泻官经,实则泻子经、补官经。 他经穴位仍取主病经脉五行之母、子、官。 以肝经实症为例, 本经:泻肝经火穴-行间、补肝经金穴-中封。 他经:泻心经火穴-少府、补肺经金穴-经渠。 ![]() 3、对于虚症,还有“安身”或“补子”的治法。 “身”即自身,即本五行,“安身”即补本经五行。如胃经虚症,补其土穴足三里。 “补子”是间接抑官,即运用“子复母仇”的五行胜复原理。如胃经虚症,补其子穴历兑。 二、寒热补泻 所谓寒热,寒是热量不足,热是热量有余。 1、寒症(火虚):补火泻水 本经:补火穴,泻水穴。 他经: 补火经火穴(若为火经寒症,则补水经火穴), 泻水经水穴(若为水经寒症,则泻火经水穴)。 2、热症(火实):泻火补水 本经:泻火穴,补水穴。 他经: 泻火经火穴(若为火经热症,则泻水经火穴), 补水经水穴(若为水经热症,则补火经水穴)。 以肺经为例, 肺寒: 本经:补肺经火穴鱼际,泻肺经水穴尺泽。 他经:补心经火穴少府,泻肾经水穴阴谷。 肺热: 本经:泻肺经火穴鱼际,补肺经水穴尺泽。 他经:泻心经火穴少府,补肾经水穴阴谷。 ![]() ![]() ![]() 三、补泻手法 以迎随补泻为本,根据情况使用呼吸补泻、捻转补泻。
舍岩针法的术数原理就是《运气医算》! 《运气医算》推出一个地支,代表主病经脉; 推出两个天干,以其五行生克表达寒热虚实; 由此便可以指导五行针法取穴,与五行针法相结合。 以《厥阴胁痛》为例: 主病经脉为巳-足厥阴肝经; 主客五行为癸水主、庚金客,客生主,病性属实; 治法见上文。
其实《辅行诀》也是相似原理的运用。 《辅行诀》以酸味(金)泻肝,即“实则补其官”; 小补肝汤以辛味(木)为主,即“安身”; 救诸病误治方也是泻官补母的结构; 给药物设置两层五行属性,就相当于十二经-五腧穴...... |
|
来自: 阿建2xrt3xp2dw > 《每日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