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瑞震:试论《伤寒论》外感表证“单发热”及“发热恶寒”

 D兴云布雨 2020-04-22
外感表证的热型,一般来说多为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而且恶寒之有无,更是辨识是否为表证之征,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是也。但在临床中,表证的热型却不尽然,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则有单发热而不恶寒者,即使可见恶寒,时间也很短暂,寒象也很轻微,几乎让人觉察不出来;还有发热恶寒虽并见,但或寒热相等,或寒多热少,热多寒少而不等,其中原因与机理是什么呢?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虽未明言,但仔细分析经文,其义自可了然于胸。现归纳辨述如下。 
  单发热 
  单发热,即外感表病后,出现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即使有些许恶寒,也不易被人们察觉。这种热型的出现是太阳病特有的热型,《伤寒论》中关于'发热'的条文有116条(尚不包括省文、举宾略主或语法关系而省略的'发热'条文),约占全书条文的1/3,可有以下几种机理: 
  其一,邪盛正亦盛。邪正相持,正邪激争,可见单热不寒。如《伤寒论》中第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此条所言发热,是因太阳病伤寒证,正邪交争剧烈而发生,正因正邪势均力敌,故而旷久不愈,邪仍据表,此时仍可与麻黄发汗。服麻黄汤后,或一汗未彻,病仅稍衰其势,或正气得药力相助,出现发烦目瞑,继而衄血以解。这种情况之机理,都是正邪两盛而导致,故张仲景于条文最后说:'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其二,感邪性质属温热。外感病,非独风寒之一隅,火、暑、湿、热皆可感人。《伤寒论》之言'伤寒'者,'寒'字乃'邪'字也,非风寒之寒,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第6条,即非常直白地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即是说,有一种外感,非桂枝、麻黄之外感,而是'发热而渴,不恶寒'的温热外感,以其所受之邪本属温热,正邪相争,自然单见.发热而不见恶寒了。这是张仲景对后人在外感辨证中'只知一般,不知特殊,只知其常,不知其变'的一声警钟或一个提醒。 
  其三,体质不同,百人百样,有阳性体质者,有阴性体质者,《内经》有'阴阳二十五人'之辨。以其个人体质不同,受邪之后,邪气自有从化之机。若阳性多火之人,或阴虚火旺之人,即使感受寒邪,也很少出现'恶寒'之证,以邪从火化也。《伤寒论》中第115条:'脉浮,热甚',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等,即是素体阳盛多火之人,外感风寒者所易见的'单发热',故与一般外感表现有所不同。 
  那么,单发热,是指病人只有发热,体温升高,而不伴怕冷恶寒的一种热型,这种热型的特点就是单热不寒,而在不同的病变中,又有其不同的特征。 
  1.表证发热:表证发热,即外感六淫而病的发热。表证发热具有热势由低而高,由轻而重,其热熏人,兼有头痛、鼻塞、喷嚏、流涕、身痛楚之特征。《伤寒论》第54条、第56条、第74条、第95条所讨论的是太阳病中风表虚证的表证发热。第16条、第40条、第46条、第47条所讨论的是太阳病伤寒表实证的表证发热。第6条、第115条、第133条所讨论的是太阳病温热外感的表证发热。第301条所讨论的是太阳、少阴两感、里证兼表的表证发热。 
  2.里证发热:里证发热是表邪化热人里或里热内盛而引起的发热。里证发热具有热势高涨,或其热不高而抚之灼手,由里向外蒸腾喷越的特征。第6条之身灼热,所讨论的是温病误用辛温发汗,致热炽于里而成'风温'的里证发热。第182条之不恶寒,反恶热;第185条之发热溅然汗出;第176条之表有热,里有实等,所讨论的是伤寒转属阳明,以致里热亢盛的里证发热。第170条之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所讨论的是阳明热盛伤津的里证发热;第212条之发热伴谵语;第242条之时有微热伴喘冒不能卧;第248条之蒸蒸发热;第252条之身有微热伴大便难,睛不和;第253条之发热伴汗多,所讨论的都是燥热内结,阳明腑实证的里证发热。而第335条之发热而伴肢厥;第339条之发热而伴微厥;第350条之脉滑而厥,所讨论的都是病人厥阴,热盛于里,格阴于外的里热证。 
  3.邪郁胸膈发热:邪郁胸膈发热是指热在上焦胸、膈、肺或胃之上脘不得外泄而引起的发热,邪郁胸膈发热具有热势不甚,但烦乱闷热,欲伸不能,体温偏低,抚之微热的特征。第78条之身热,心中结痛;第82条之身热微烦;第22i条之发热,恶热而伴心中懊侬;第228条之其外有热,手足温,所讨论的都是热郁胸膈发热。第63条、第162条之无大热(低热)伴汗出而喘,所讨论的都是表证误汗、误下后,邪热郁肺的发热。第131条之结胸无大热(低热),所讨论的是水与热互结而成结胸的发热。 
  4.湿热郁蒸发热:湿热郁蒸发热是指体内之湿与外来之热互相郁蒸,或体内湿邪久蕴不散,郁而化热,所引起的发热。湿热郁蒸发热,具有发热不扬,时高时低,热气秽臭,抚之身热而黏手的特征。第206条之发热,伴小便不利,身发黄;第261条之发热,伴身黄;以及第236条之发热,伴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身发黄,所讨论的都是湿热互郁不透而致的发热。 
  5.血分发热:血分发热是指邪热人于血分向外蒸迫的发热。血分发热,具有身热灼手,午后或入夜热势加剧,并伴烦乱如狂或发狂的特征。第126条之发热,伴少腹满,而小便利;第145条之妇人经水适来而发热,伴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第227条之发热,伴口干,鼻燥;第257条之发热,伴消谷善饥;第293条之一身手足尽热等,所讨论的都是热在血分的发热。 
  6.少阳发热:邪入少阳,其热型多为发热与恶寒交替发作,所谓寒热往来。在一定的环境中,也有不往来寒热而单独出现发热者,但这种少阳发热,仍具有发热阵作,即一阵发热,一阵不发热的特征,并伴有一些少阳病的临床证候。如第146条之发热而伴呕;第379条之发热而伴呕;第165条之发热而兼呕利,心中痞硬;及第265条之发热而伴脉弦细等,所讨论的都是邪在少阳的发热。 
  7.水结发热:水结发热是指邪热与水互结膀胱或胃中,水与热交蒸而引起的发热。水结发热具有热势不高,微热不爽,抚之温温然的特征。第71条之微热,伴消渴,小便不利,所讨论的是水热互结膀胱而成太阳蓄水证发热。第74条之发热,伴心烦,渴欲引水,水人则吐,所讨论的是水热互结胃脘而成水逆证的发热。第28条之翕翕发热,伴无汗,心下满微痛;第223条之发热,伴口渴,小便不利,所讨论的都是热与水互结中焦的发热。 
  8.阳虚、亡阳发热:阳虚、亡阳发热是指虚阳不能内守而外张(指阳证),或阴盛迫阳外脱而引起的发热(亡阳证)。阳虚、亡阳发热,具有'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虽发热而尿清,便溏(下利),初抚之觉热,稍久则寒气渗手,且发热飘忽不定的特征。第61条之脉沉微,无大热;第82条之发热,伴头眩心悸;第92条之发热,脉反沉;第120条之发热,而关上脉细数;第122条之热来热去如客;第344条之发热,伴厥逆,躁不得卧;第345条之发热,伴厥利不止;第377条之身微热,伴厥逆;第353条之发热,伴内拘急;第366条之身微热,伴面少赤;第317条之发热,伴面赤厥逆;第370条之身热,伴下利清谷;第389条之吐利亡阳,里寒外热,脉微欲绝,所讨论的都是阳虚阴盛或阳亡欲脱的发热。 
  9.瘥后余热:瘥后余热是指大病既愈之后,余热未净而出现的发热。瘥后余热具有发热不高,呈微微发热,而身体爽适的特征。第394条之伤寒瘥后,更发热,所讨论的就是大病瘥后的发热。 
 风寒外感,发热恶寒并见,或先见恶寒,而后才见发热者是言其常;而风寒外感后,只见发热,或先见发热者,则是言其变。外感病本来千头万绪,并非一个格式式样可已,张仲景之举单热不寒之外感证治,正是鸣警于歧路,掌灯于黑夜。《伤寒论》不失为后世辨证论治之津梁也。 
  发热恶寒 
  发热恶寒并见,亦是太阳病特有的热型,为外邪侵袭机体,正气未衰,邪气较盛,正邪互争呈亢奋之态,但发热恶寒有孰多孰少之分,或发热多而恶寒少,或恶寒多发热少,或发热恶寒二者均等,此中亦有蹊跷,其与上述之'单发热'者有相似之处,即一看正邪力量之对比,二看邪气性质之温凉,三看素体禀赋之差异。若正邪力量均等,或禀赋阴阳平衡者,外感之后多为发热恶寒均等,《伤寒论》中第2条之论中风,第12条、第13条之论中风治法方药,第35条、第38条等论伤寒之治法方药,皆属发热恶寒之相等者;若正气旺盛,或邪为温热之邪,或素体阳盛多火之人,其外感之后则多见发热多而恶寒少,《伤寒论》中第23条、第27条、第146条等,即属于此一类型;若正气虚弱无力抗邪,或邪为凛冽之寒,或素禀阳虚寒盛者,则外感之后多为恶寒甚而发热微,甚至可单见恶寒而不见发热,《伤寒论》中第1条之论太阳病,第3条之论太阳病'伤寒'证,以及三阴之外感者,多属寒多热少之热型。 
 那么,发热恶寒,即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是外感病最常见的一个热型,这种热型具有发热时怕冷,而怕冷时发热,发热与恶寒,如影随形,瞬息不离,且发热越高,恶寒越甚的特征。由于病变复杂,临床上又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寒热相等:寒热相等,即发热与恶寒在质与量上是对等的。《伤寒论》第2条之发热、汗出、恶风;第12条之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第13条之发热,汗出,恶风,所讨论的都是太阳中风表虚证的发热恶寒。第35条之发热,无汗,恶风;第38条之发热,恶寒,身疼痛,所讨论的都是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发热恶寒。第109条之发热,啬啬恶寒,所讨论的是肝邪乘肺的发热恶寒。第143条之经水适来,发热恶寒,所讨论的是热入血室的发热恶寒。第153条之发热恶寒,所讨论的是汗后表证仍在的发热恶寒。第383条之发热头痛,身疼恶寒,所讨论的则是霍乱病里证兼表的发热恶寒。 
 2.寒热不等:寒热不等是指发热与恶寒在质与量上略有差异。第23条之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所讨论的是太阳病表邪久郁不解的寒热不等。第25条之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再发,所讨论的是太阳病服桂枝汤后的寒热不等。第27条之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所讨论的是太阳表证兼里有郁热的寒热不等。第99条之身热恶风,所讨论的是三阳同病而偏于少阳的寒热不等。第144条之寒热如疟,发作有时,所讨论的是热人血室的寒热不等。第146条之发热微恶寒,所讨论的是少阳病兼有表证的寒热不等。 
 3.里寒亡阳:里寒亡阳是指阴盛于里,格阳于外的假热证与阳伤阳虚而生外寒的恶寒同时出现,这种热型的特点是真寒假热,所以热暂,乍热久寒,抚之始热终凉,并多发生在吐利之后,伴手足厥冷,脉微欲绝。第388条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所讨论的就是里寒亡阳的发热恶寒。 
 总之,外感热型之表现,每以邪气性质与邪气多寡,人体禀赋差异,正气盛衰而不同,临床病变,绝非整齐划一,一成不变。《伤寒论》从临床实践出发,揭示出外感表证中种种热型的特点、辨证与治疗,为后世辨治外感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条分缕析,纲举目张,策划了万全之计,此之所谓万世不易之理之法也。正如张仲景在自序中所言:'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