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系列33:绝版君臣组合的崭露头角

 陆一2 2020-04-22

在上一期我们讲到,商鞅是三见秦孝公,最终以霸道的治国理论说服了秦孝公。然而想在整个秦国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商鞅还得先过秦国贵族和权臣的这一关。

当时在秦国的朝政上,有两人掌握着最大的话语权,一个名叫甘龙,另一个叫杜挚

这甘氏家族乃是秦国的名门望族,甘龙本人在秦献公时期出力也是甚多的,曾经也算是支持改革的一派。但是,对于商鞅那种否定一切,完全推翻重来的激进式变法,他还是有些吃不消。因此, 当秦孝公召集群臣,当面宣布了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的决定之后,甘龙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这自古以来,从未听过圣人需要通过移风易俗来教育民众,智者也不会彻底推翻已形成的法令来治理国家。这循序而渐进,使老百姓能够保持安定,官吏们也容易接受,这样不是更好吗?”

听了甘龙的这番话,商鞅是针锋相对地说道:“甘大夫所说的,乃是俗陋之见。老百姓和那些不愿作为的官吏,自然更愿意安于旧俗,跟这些人讨论强国之道,试问,他们听得懂吗?”

∆ 战国剑饰

商鞅的这番话,是颇有几番火药味的。这甘龙听后当然是勃然大怒,以手按剑,作势欲起。而商鞅神色如常,继续的说道:“敢问甘大夫,夏、商、周三代的礼制并不相同,这为什么能够治理天下呢?春秋五霸的法制也不一样,为什么都能够称霸一方?自古以来,聪明的人制定法令,这愚钝的人嘛,自然是拘泥于法令。难道不是这样吗?”

听到商鞅的一番话,另一名老臣杜挚坐不住了,于是杜挚站起来说道:“除非有百倍的好处,否则不谈变法!倘若出现了问题,我秦国将危矣!”

商鞅看了一眼杜挚,冷笑道:“的确,的确,这什么事情都不做,最不容易犯错误。可是夏桀和商纣也是循规蹈矩,不也亡国了吗?商汤和周武积极变法,最终还是得了天下。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如今魏国已然通过变法而强大,夺走了秦国河西的大片土地。如果你们还停留在不犯错误的认识上,那么接下来,秦国才是真正的危险了!”

这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甘龙和杜挚二人被商鞅说得是哑口无言。在一旁观望的秦孝公,看到时机已成熟,赶忙起来说道:“好了好了,既然诸位爱卿都达成了一致,那么自今日起,便由商鞅来主持我秦国的变法!”

∆ 立木为信

关于商鞅的这一次变法,我们在《百家争鸣》篇中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在这呢我们就不再赘述。如果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闻古知新5月24日发表的那一篇,《商鞅立木,取信于民》。

其实,这“立木取信的做法并不是商鞅的原创,而是跟吴起学的。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在吴起担任河西郡郡守期间,这秦国有一个哨所是十分靠近魏国。这个哨所的守军也时常地去骚扰魏国的子民,但是又不值得去征调大军去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并下令说道:“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给他上等的土地。”这起初,大家都以为是开玩笑呢。可后来,当有人把这车辕搬到南门的时候,这吴起果然给他行了赏。

不久之后,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担红豆,同样也下令说道:“谁能把这红豆搬到西门,便赏他上等的住宅。”这一次,有不少人去抢着搬这红豆。就在这个档口,吴起开口说道:“明日准备攻打秦军的哨所,能冲锋陷阵者,赏,上等田地和住宅。”这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百姓自然是争先恐后,作战也是非常的勇猛。至第二天,只用了一个早上的功夫,便把这个哨所给拿下了。

这如此看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