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8-12 发布于江苏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四周有敌国的国家,贵在防守;背靠大海的国家,贵在进攻。

赏析

这是商鞅讲基本作战原则的一句话。
“以力取胜”与“以智取胜”,哪一个更好?在军事家看来,无疑都会选择“以智取胜”,但在政治家眼中,却几乎都会选择“以力取胜”。
曾国藩打仗,其实是政治家打仗,而非军事家打仗。他打仗第一步是靠近敌人,第二步是想办法包围,第三步是围而不打,挖壕沟,第四步,坐等敌方突围或投降。
这种看似非常愚笨的作战方法,其实就是“以力取胜”的典型代表。他自己固然不太懂得如何“以智取胜”,故而选择了打死仗,打笨仗的方法,却取得了极好的成绩,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
商鞅作战也是主张“以力取胜”。他在魏国时,看清了魏国为“四战之国”,尽管可以依靠吴起、庞涓等军事家暂时取得一些胜利,获取周边国家一些土地,但是却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吴起、庞涓一旦弃用,则国家就会遭遇周边国家疯狂报复,反而让自己处于危境之中,得不偿失。所以,商鞅主张是魏国“贵守战”。
什么时候,魏国可以出击呢?要等到变法强大以后一举击溃秦国,消灭秦国,然后再图谋灭其余五国,这是上策。吴起几乎成功,可惜功亏一篑。或者能一举灭掉齐国,再吞并其他五国,这是中策。下策,就是四面出击,坐以待毙。
而齐国则不一样,它背靠大海,正好相反,“贵攻战”。这里举例齐国,是因为齐国当时实力比秦国强,其实秦国也是适合进攻的。不过在商鞅变法之前,一直被魏国摁在地上摩擦,毫无还手之力罢了。
这句话,足以与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相媲美。天下大势,早已在商鞅的掌握之中,这种大方向,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所以,商鞅这两句话,是基于“以力取胜”而言的,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深刻见解。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