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tjboyue 2020-04-23

现在如今的枪法已基本失去了古时很多粗法的粗要及练习方法,现代的枪法多以2.2-2.7米的枪为主,再长的枪法,练习就少了很多。吴殳《手臂录》对于石家枪、杨家枪、马家枪、峨眉枪、沙家竿子、少林枪进行了对比认述,并对其枪法特点进行了一些总结,看一下原文,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翻译与自己的理解解析,希望在石籍中能够找到一些古时枪法的特点及练习的方法。

原文:敬岩木枪长九尺七寸,根大盈把,尖径半寸,腰劲如铁,重需十斤。

译文解析:石敬岩使用的木枪长为九尺七寸(按现代计算其枪长约:323.3cm)枪根粗枪头细,枪根粗大满把,枪尖的直径半寸(1.67cm)枪腰刚劲如铁,重量要达到十斤才行。现在3米多的白蜡杆要达到十斤的话,其枪根的直径大约在10cm以上。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石敬岩大枪枪杆的形制

原文:沙家竹竿子长丈八至二丈四。杨家木枪丈四为正,加至丈六。夫枪腰长者软,短者劲,用法由此而分也!

译文解析:沙家竿子长一丈八到二丈四(6米-8米),杨家木枪以一丈四长(4.67米)为恰好,又加长到一丈六(5.3米)。枪腰长会绵软,枪腰短才有力,用法由此而分出来。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沙家竿子大致形制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长枪

原文:石家枪之用在两腕,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乃合而为一。沙家枪之用在两足,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乃合而为一。杨家从短枪而变,加长四尺,其法亦兼取短枪、竿子之法,以自成一家之学耳。石家之用在两腕者,何也?两腕封闭,阴阳互转,百法藏于其中,神妙莫测,为枪之元神也。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石家枪形制

译文解析:石家枪的使用关键在两个手腕,手臂用来辅助手腕,躯干又辅助手臂,两脚又辅助躯干,从而合为一体。沙家竿子的使用关键在两脚,躯干随两脚移动,手臂又随躯干,手腕再随手臂,从而合为一体。杨家枪是从短枪变更来的,又加长了四尺,其枪法是同时汲取了短枪和竿子的用法,以自行练成一家枪学。 为什么说石家枪的使用关键在两个手腕呢?其以两腕来实施封闭,相互转换阴阳,百余种技法藏在两腕封闭之内,神妙莫测,可谓枪法之元神。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持枪式

枪法的练习手腕及臂力非常的关键,尤其是这种大枪在训练时,对于手腕及臂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发力用他身的劲,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你的手臂确实能够把枪抓牢,保障发力时或是接触对方兵器时自己的枪不被打掉或是因外来的力而改变枪的方向。两腕的封闭旋转,是组成枪法的要点,平时需要经常对其练习才好。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现代的常用白蜡杆枪

原文:臂以助腕者,以臂之高下伸缩,助腕之阴阳互换也。身以助臂者,以身之蹲立前后,助臂之高下伸缩也。足以助身者,前后左右,稍稍移动,以脱彼枪尖,非剪刀步、十字步也。此峨嵋大意也。

译文解析:手臂所以辅助手腕,是由于手臂的高低伸缩可协助两腕阴阳互换。躯干所以辅助手臂,是以躯干的蹲坐、站立、向前、向后协助手臂上下伸缩。两脚所以辅助躯干,是由于前后左右稍微移动,躯干就能避开敌方的枪尖,并非是剪刀步或十字步。这也是峨嵋枪法的大致意思。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手臂与手腕的转换,是形成阴阳之势,并将身体的力量集中在枪身的关键,身体是辅助发力之用,整个身体的移动,前进或是后退,是帮助枪法灵活运用的关键,身体的轻微移动是躲闪、进攻的关键。

原文:沙家之用在足者,何也?竿子长软,两腕虽阴阳互换,但可以助顺臂力,使无倔强,实不能以根制头。故拿、拦尽处,枪尖正摇,戳即斜去。摇定而戳,彼已走出,苟非十字步追之,戳何能及?其时枪之胜负,全在足之迟速。硬枪妙在进,进则杀。软枪妙在退,退则活。足不如风,不能进退,是竿子之用在足也。身以助足者,探前以助进势,倒后以助退势也。臂以助身、腕以助臂者,身足即熟,则腕臂不过用峨嵋封闭之绪余而倚足也,此沙家大意也。

译文解析:为什么说沙家竿子的使用关键在两脚呢?竿子既长又软,两手腕即使阴阳互换,却只能附带理顺手臂的力量,使手臂不致于太生硬,事实上无法用枪根控制枪头。故尔拿拦动作一结束,枪尖却仍在摇颤,一发戳就歪离目标,等枪尖不摇再戳,敌方早已退出攻击范围。如果不用十字步追击,怎能戳至敌身?此时枪的胜败,完全取决于两脚移动的快慢。硬枪的奥妙在于赶进,赶进才能杀敌;软枪的奥妙在于后退,后退自身方能不死。两脚不行动如风,就没法进退,所以说竿子的使用关键在两脚。躯干所以辅助两脚,是由于躯干向前探出以协助进步、向后倒向以协助后退的原因。手臂辅助躯干、手腕辅助手臂的原因,是由于躯干和两脚的移动都很熟练,而手腕、手臂不过是用了峨嵋封闭的残余技法却还要倚赖于两脚。这是沙家竿子的大致意思。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战场中的长枪

春节时,砍了一根长约7.5米的竹竿直径约11cm,并用这根竹竿做了扎枪与拦革的练习,枪身太软了,整个身体想要控制住这根长杆子还是不容易,并且这么长的杆子其份量也是很重的。杆子的根部很粗,一直到梢节,其梢节的直径大约在4cm左右,大杆子只要轻轻摆动一下,整根杆子都是颤动的,所以做现在拦拿扎的枪法很难做出来。而扎枪单手枪基本不可能做做到,尽全力扎枪,也就最多扎二十几下,整个臂和肩就都非常酸了。所以拿这种长杆子练习刺杀,并且随步法前近扎或后退扎效果还是不错的,对于提升臂力来说,确实不错。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在《考工记》说:“凡是兵器,长度不能超过身高的三倍,超过三倍,无法使用,还会无休止地以此伤害自己。”由此可知人身高五尺,枪最长到一丈五为正好,而杨家枪、沙家竿子并非正法。 解析枪式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何种枪,决定了练法,太软太长太轻,练封闭就会很难,枪圈更不可能圆如铜钱。

原文:杨家兼用沙家之足与势者,何也?杨家阴阳互转,与峨嵋同,但长则利于伤人,而亦苦于外重[zhòng],根不能制其尖,运用不能如峨嵋之灵,此乃器之本然,虽大力者不能强也。于是铺张展布,以灵其运用,不得不借径于脚步,倚局于立势,不觉不知,滥竿子之陈设,失峨嵋之精义。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译文解析:为什么说杨家枪既使用了沙家竿子的步法又使用了短枪的势子呢?杨家枪两手阴阳互换,在这点上与峨嵋是一样的,但枪长的好处是有利于远伤敌人,却也困苦于枪腰之外太重,枪根不能控制枪尖,运用不能像峨嵋那般灵巧,这是因兵器自身规格导致的,即使让力气大的人使用也无法使出强劲的枪法。于是大肆拓展枪技,以便运用灵活,不得不借靠竿子的步法,还要倚赖短枪的部分枪势。不观察不会知晓,其混于竿子之中充作摆设,失去了峨嵋枪法的精义。

练习手臂录中的24式枪法时,可以采用石家枪制,但重量就不必太重了,太重确实练习起太吃力,5-6斤如果能够经常练,那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原文:然犹纯乎其枪,未尝兼棍带打也。其名所以特著者,长则易于得胜,学之者必多。其封闭功夫,不须如峨嵋之移山填海,学之者又易。得峨嵋法者何人,而能察其失精义哉?所以杨家枪之名,惊天动地,人人振而矜之也。其于峨嵋,尚犹二帝之变,而三王所离无几者也。而夏禹传子,商汤惭德,武王非圣,人有言之焉。此三家枪法之大端也!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枪阵

译文解析:然而,其枪法仍然很纯净,向来没有兼用棍法带打之技。其名声之所以特别显著,是由于枪长容易取胜,学它的人必定很多。杨家的封闭训练,也不必像峨嵋移山填海般费时费力,学它的人又容易许多。通晓峨嵋枪法的有几个人?谁又能觉查到杨家枪已失却峨嵋枪法的精义?所以杨家枪的名望,惊天动地,人人都振奋精神自恃其法。其对于峨嵋枪法而言,姑且好似唐尧、虞舜革代教诲后者,而夏禹、商汤、周武王不会对自己最初的宣誓或承诺悖离太多。但是夏禹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商汤有愧于其德行,武王也并非圣人,每个人都有不好的议论(此句隐喻峨嵋、石家好比唐尧、虞舜,是帝,地位最高;沙家、杨家好比夏禹、商汤、武王,是王,级别稍逊)。上述是三家枪法的大致端倪。

原文:比而论之,学峨嵋者,练习之功至于十分,则沙家望而却走,功亏一篑,尤为沙、杨得半者所困。此至人绝业,不为[wèi]世用,不可遗之人人者也。杨法学之易而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又何间然?沙法学者功力与杨正等,而长则更利,尤行阵所宜也。又前三家皆枪,皆不杂棍。峨嵋贱棍不屑杂,沙家体长不可杂,杨家旁溢于沙,不旁溢于棍,法够足用,不须杂。至于马家与少林则不然,王降而伯矣!少林之八母,鱼龙并列,已失枪家正眼,其广布诸势,全落棍法。马家之诸六合枪及二十四势,名目甚繁,少枪多棍。马家与少林品类正同,而所以致此者特异。马法本出于杨,而加之击打,枪为神骨而棍为皮肉,以杂乱之。

译文解析:对比而论,学峨嵋枪的人,练习的功夫能达到十分,则沙家竿子望而退逃,前功尽弃,更为习练沙家竿子、杨家枪却只学得峨嵋一半精义而困惑。学成峨嵋枪法,可谓成就超凡脱俗的大业,不是为世上凡夫使用,也不能够轻易传授给他人。杨家枪法习练容易,运用猛利,对行军布阵大有好处,对此怎能有所非议?学沙家竿子法的人,其所有功夫劲道与杨家正好相同,而竿子更长更凶悍,更是行军布阵中合适的兵器。前面三家都是用的枪法,都不夹杂棍法。峨嵋鄙视棍法,不屑于杂;沙家竿子体长,无法杂;杨家从沙家分流出来,却没有分流棍法,其枪法足够使用,不必杂棍。至于马家枪和少林枪则不一样,好比从“王”位上降至“伯”的级别。少林的八母枪,鱼龙并列,已经失去了枪家的正法眼藏,并大肆布设各种枪势,全部落入棍法之内。马家的六合枪及其二十四势,名目特别多,枪法少,棍法多。马家枪和少林枪的规格尺寸恰好相同,却在这一点上又大有区别。马家枪法本出自杨家枪,另加上击打,枪法是其神骨,棍法是其皮肉,杂乱在一起。

解析《手臂录》中六家枪法说

原文:少林自擅棍家绝业,意不能已,于枪而又自矜其名,不肯外学,乃移其棍法中之似枪者,益扩充之以为枪,终属朱紫之相乱。所不足处,又纯用棍法,盖棍为神骨与肉,而枪为之皮,其混杂视马尤甚矣!少林虽以棍为枪,而如洪转者,尤知以柔克刚、以弱制强之意。冲斗学于少林,惟取其刚强者以自立一门,又非少林之法也。

译文解析:少林自来就擅长绝伦的棍法,不情愿中断棍技,在枪法上又自恃少林名望,不肯向外界学习,于是就将棍法中类似枪的技术大力发展完善,移植到枪法中来,毕竟属于红与紫互相杂乱。不足的地方,又干脆使用棍法。实际上是棍当神骨和肉,枪做皮,其混杂程度比马家枪要厉害的多!少林虽然把棍当作枪,而像洪转那样的人,仍然知道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道理。程冲斗学自少林,却只节取少林刚强的部分自成一家,又不是少林之法啦!

解析本篇重点是知道几家枪法的传承及联系。石敬岩学过少林枪,也学过马家枪,还跟刘德长学过,其晚年的枪技又跟峨嵋大致相同,并最终达到脱化,所用刀棍全可当枪使。所以吴殳在此给他最终定名的枪法叫石家枪,枪长九尺七寸,不杂棍法。

不同的枪法具有不同的特点,每种枪法的特点就是其优势所在,了解每种枪法的特点并根据这种枪法的特点,在练习中,结合其他的枪法特点,进行融汇贯通,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在现代的枪法训练中,并不缺“花法”,而人们对于花法的研究也多于对于传统枪法的研究。其实练习长枪,重要的还是那些古老的传统的技法是关键,而现在的花法,只要你掌握了传统枪法特点、发力方式以及对于基本的枪法有很多的练习,那么练这些花些,相对要简单很多,毕竟提升了功力才是用枪的关键。现代的枪法,虽然很我人练怕速度很快,也很好看,但却缺少枪法的威猛,以及在扎枪时的气势与力量感。

300多年后的现在,上述这些枪家都已分化了,流传的枪式和技法或小许夹杂于个别现代名称的门派,或者干脆失传了,幸好吴老的书还在,不缺后学的研究!对于《手臂录》的研究,也是对于传统武学枪术的理解,结合现代的兵器练法特点,再考究传统枪法的奥妙,才能将中华武术枪术传承并发场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