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辅周医话第二篇

 chi_ping 2020-04-23

(17)自汗:营卫失调,气血不足者,黄芪建中汤;阳虚卫弱,背恶寒,易感冒者,玉屏风散加附子;气阴两虚自汗者,

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阳虚卫弱者,芪附汤;真阳衰竭,气短,自汗不止者,参附汤。

(18)谈水气病:古今皆知水气病不易治,祖国医学文献记载,治法颇多,疗效亦难达到理想。据我数十年临床观察,原因不一,或因治疗失当,先后颠倒,或因患者调理禁忌失宜,影响治疗。凡病治疗必求其本,峻攻治标,据前人和本人临床观察,用竣剂攻水,实为取快一时,愈攻元气愈败,预后不良。惟扶正祛邪,稳步前进,痊愈者亦不少,特持笔之,攻水之剂,古人谓不得已而用之。

(19)谈痨证,寒药则愈碍其中,热药则愈竭其精。治痨证必须灵活,《内经》指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金匮·血

痹虚劳篇》:瘀者主大黄蜇虫丸,消瘀活血,有故无项,祛瘀生新;虚者主黄芪建中汤;虚实互见者,薯蓣丸。

(20)扁桃体炎:中医称咽痛喉闭、乳蛾,治疗重在祛风,不在清热,用甘草、桔梗为主,要加祛风开闭之药,如僵蚕、

蝉衣、蜂房、前胡、射干等。开寒闭亦需用麻黄、桂枝;表里两闭,亦可选用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急喉痹亦可用六神丸。

(21)慢性鼻炎、鼻寒炎及副鼻寒炎:这些病中医为鼻渊,久不愈为脑漏。我给xx用辛夷散加减治好后,传抄其他同志,服之亦见效。

处方:苍耳子三钱辛夷花二钱白芷二钱细辛七分川芎一钱藁本二钱·桔梗一钱枯黄芩一钱连翘一钱藿香二钱生石膏四钱淡竹叶二钱甘草五分

(22)腮腺炎:中医为痄腮,开始有表证者,祛风升散药不可少,而黄芩、黄连用之不宜早,丹皮玄参、地骨皮更不

宜早用,普济消毒饮必须根据病情灵活加减。我用《伤寒温疫条辨》的方子:加味凉膈散、增损普济消毒饮等方治疗有效。

(23)面神经麻痹:中医属风痰郁闭经络的多,宜祛风为主。

白附子三钱防风三钱僵蚕三钱白芷二钱北细辛二钱天南星三钱羌活二钱全竭二钱天麻五钱当归二钱川芎二钱

共为粗末,每日纱布包煎服三钱,饭后服。或炼蜜丸,

每丸重三钱、饭后含化。

(24)治肺结核吐血经验方:一老中医口传予我,此方配合有理。

处方:

生龙骨粉二两生牡蛎粉二两生三七粉一两生鸡内金粉二两生白芨粉一两生百部粉一两

六味细末和匀磁器收贮。早晚各用一钱加入调熟的藕粉或山药粉内服。服完后多永不再吐血,以后单用生白芨粉续服数两,肺结核可痊愈。我过去嘱患者自采白芨约一两许,煮稀粥每日吃,或用羊肺汤送服白艾粉,治疗半年,见数例患者恢复了健康。

(25)颈淋巴结结核:中医为瘰疠,从病位分析,属肝胆经病。我按气郁兼痰火来治疗,用逍遥散加夏枯草、贝母、玄参、海蛤粉、白蒺藜、白芥子、三棱、莪术、昆布、海藻等选用,有一定疗效。

(26)何杰金氏病:其病颈部;胶下、鼠蹊结块,大小不等,中医属筋结,痰核。由气郁所致,我的意见此病来之渐,

去之亦迟,难求近效。宜和兼消,调和肝胆为主,兼以解有郁化痰,主以逍遥散加味,散剂缓图。

处方:

柴胡二两白芍二两当归一两川芎七钱白术一两茯苓二两香附一两郁金一两象贝母一两海蛤粉二两青皮七钱白芥子一两昆布一两海藻一两

共为粗末,分30包,每日纱布包煎,一包加大枣二枚。

(27)破伤风:用玉真散一两,加娱蚣、僵蚕、蝉衣、全蝎各一钱,水煎服有效。

(28)痹证:感受风寒湿,日久失治,客于经络,营卫失调,关节疼痛,腰腿酸痛,中医为痹,历节风,西医为关节炎。

五积散、天麻丸、虎骨木瓜丸、虎骨酒,桂枝芍药知母汤,独活寄生汤、小续命汤,随证选用。类风湿,关节变形,肿大如桃李,虫尹虫祁丸。

(29)谈肺痈:痈者壅塞的含义,壅塞久而腐烂成脓。热在上焦,有虚热、实热之分。阴不足是虚证;阳有余是邪有余。真阳是人身的元气,名少火;邪阳由病邪化热,名壮火。《内经》云:“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肺痈是痰壅血瘀,金实而

受火克也,痈未到达肺溃烂成脓者,要用涤痰之法,如误补则加重。肺痈初起,口干胸隐痛,脉滑实而数,用千金苇茎汤加味。肺虚则称肺痿,阳气不足,可用甘草干姜汤加味、肺热津枯者,可用麦味地黄汤,滋肾水以救肺。

(30)谈泄泻:泄泻是形容如水直下的意思。湿盛成五泻者,即寒、火、食、滑、湿五种泻证。泄泻四时皆有,若不重视卫生、饮食生冷,损伤脾胃即可发生此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古人区别五种泻证立法甚详,不外乎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

寒泻:由于中阳不足。消化不好,便如鸭滞。脉沉或濡,舌淡苦白。甚则四肢厥冷。治宜温中散寒,可选用理中汤,或加木香、砂仁、吴萸、草蔻、良姜、肉桂等。煎服,入红糖,以温胃和中。

火泻:腹急痛拒按,心烦,口渴,思冷饮,泻时肛门灼热感,小便黄赤。脉数或急,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导滞,可选

用小承气汤,六一散之类,如制大黄、厚朴、枳壳、黄连、木香、木通、竹叶等。

湿泻:由于湿盛困脾,中阳不足。便时不爽,或稀溏粘滞,尿黄或不黄。脉沉滑,舌淡苔白滑。脾喜燥而恶湿,治宜温脾燥湿,可选用对金饮子加减。如苍白术、厚朴、炙甘草、茯苓、猪苓、泽泻、肉桂加草果、吴萸、木香、藿梗等。红糖兑服。

伤食泻:胸腹胀满,便时腹痛、大便稀溏,有不消化食物,其气酸臭。爱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食。脉沉滑,舌

淡苔白腻或黄腻。治宜消食行滞。可选用香砂平胃散,或保和丸加减,枳实导滞丸亦可选用,如苍术、厚朴、陈皮、炙

甘草、莱菔子、神曲、山楂、麦芽、茯芩、法夏等

滑泻:是脾胃阳虚,消化力弱。身倦乏力,不思食,饮食稍多即泻,喜暖恶凉。脉沉细无力,舌淡。宜健脾止泻,可选

稍多即泻,喜爱恶凉。脉沉细无力,舌淡。宜健脾止泻,可选用香砂理中汤,或升阳除湿汤加减,如党参、苍白术、炮干

姜、炙甘草、升麻、柴胡、茯苓、泽泻、法夏、陈皮等。

暑湿合病兼食滞的泄泻:起病较急,上吐下泻,腹痛拒按,或发热,口渴,心烦,小便赤黄。脉数急,舌红苔黄腻。

治宜清暑利湿兼消食行滞,可选用黄连香茹饮,或藿香正气散等。

(31)谈霍乱:解放前我在四川医过不少,解放后已消灭,再没有看到。本病吐泻俱作,霍然了乱,中医属中恶范畴。吐、利、大汗、四肢厥逆者,用四逆汤或加人参。脉微欲绝,阳浮于外,用通脉四逆汤加葱白、猪胆汁、人尿。急救用生附子。

(32)谈遗尿:如小儿白天玩的太累,夜间睡的很熟,唤之不醒而尿床,这不是病态。而小孩五、六岁或十多岁,因先天不足,体质虚弱,精神萎靡,夜间尿床几次者才属病态。其脉沉细两尺甚,舌淡苔白。治宜补肾固肝。方药:可用缩泉丸加味,如益智仁、桑螵蛸、山药、乌药、苑丝子、五味子、升麻等。

单方:用鸡肠子剖开,去掉粪便,放在瓦器上焙至干脆,研成细末,每服一钱半,日服二次,白并水送下。

(33)谈百日咳:言其咳嗽时间之长,其特点是阵发性痉挛咳嗽,中医称为顿咳。有一种错误的说法:“百日咳不必治,一百天自然会好”。此话不当。我就见过两个小儿,因百日咳失治而最后致死,值得我们重视。《内经》云:“胃咳之状,咳而呕”,“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我本此两句认为,百日咳,重在肺胃。在临床上,肺胃合治,效果较满意。此病初起形似感冒,治宜选用参苏饮或止嗽散加减。中期一般多用千金苇茎汤,加前胡、苏子、橘红、百部、浙贝母、枇把

叶、桑皮之类。舌苔黄者加黄芩。若津液不足加玉竹、麦冬、五味子,生津益肺。病势减退后,饮食调养,自可恢复健康,不宜多服药物而伤胃气,并忌生冷厚味及忌油腻。

此外,再介绍两个民间单方:

1)鸡苦胆,冲服(宜加白糖以和胃)。

2)大蒜汁加白糖,调服。

这两个方也有效。胆汁其性大寒,凡胃气弱者,要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