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世界的十一种“朋克”

 健如是说k3zi4n 2020-04-23

本文转自FZDfilms朱峰视觉

一个想象中的'科幻朋克'世界

一部“朋克”的科幻作品需要具备两种基本要素,第一是将整个世界观建立在某种“技术”之上,第二则是拥有“朋克”一词所意味的“反叛”精神。

除了被很多人熟知的赛博朋客蒸汽朋克,我们今天还会和大家一起看看由这两种风格衍生出的其他一些分类。

赛博朋克Cyberpunk

'赛博朋克'是各种科幻朋克概念说法的鼻祖。作家布鲁斯·贝斯克(Bruce Bethke)是最早创造这一说法的人,在他1983的同名小说《赛博朋克》之后,威廉·吉布森的(william Gibson)《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再次将这一概念引爆。

《神经漫游者》是“赛博朋克”科幻迷们心中的里程碑,电影版也预计会在今年由《美国众神1》和《西部世界2》的导演文森佐·纳塔利 (Vincenzo Natali) 搬上大荧幕。

除了《神经漫游者》书中的构想,“赛博朋克”在视觉风格上的定义更多是由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完成的。直到现在,很多科幻创作者都会毫不避讳地表示他们仍在模仿和延续这部电影中的设定和影像设计风格。

攻壳机动队 (2017)

静音(2018)

升级 (2018)

“我不敢去电影院看《银翼杀手》,就怕里面呈现的“赛博朋克”世界会超越我的想象。后来证明我的担心没错,它在开场前几分钟就已经碾压了我的构想。”

--威廉·吉布森的(william Gibson)

银翼杀手 (1982)

'赛博朋克'故事发生的时代通常为近未来,依托电脑和黑客技术。早期的“赛博朋克”带有明显的消极厌世和反乌托邦精神。在视觉上更注重呈现未来世界绚丽的夜晚。

双面麦斯 (1987)

机动刑事808 (1990)

90年代开始,“赛博朋克”也开启了新的探索,并衍生出被科幻迷称为“后赛博朋克 post-cyberpunk”的新风格。它对“高水平科技,低品质生活(High Tech,Low Life)”的意义进行了更深的解构,也剖析了“科技反乌托邦”--或者说是“通过发展技术,控制和限制个体潜能”的未来社会形态。

“后赛博朋客”的兴起始于美国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这部作品也正在被改编成电影。

不同于传统科幻故事中主要对飞船,火箭,机器人等“科学发明奇观”的呈现,“赛博朋克”作品通过角色自身与所处社会环境的矛盾和互动来传达作品的世界观设定。“后赛博朋克”同样也使用了这种“沉浸式”的方式来构建,不同点在于它所呈现的未来不再压抑和恐怖。

红辣椒 (2006)

科技也不再是被体制用来控制和对抗个体的工具,整体都呈现了更明亮轻松的未来

少数派报告 (2002)

虽然在“后赛博朋克”中,日常生活仍然受到快速变革的电脑信息技术影响,但“生存矛盾”和“阶级压迫”不再是这里所探讨的主题。所以主角也大都没有那么“朋克“和边缘化,更接近于传统故事中的角色。

盗梦空间 (2010)

赛博朋克电影推荐

银翼杀手(1982)

电子世界争霸战(1982)

阿基拉(1988)

机动刑事808(1990)

直到世界尽头(1991)

攻壳机动队(1995)

移魂都市(1998)

黑客帝国(1999)

少数派报告(2002)

银翼杀手2049(2017)

'赛博朋克'作为科幻概念也派生出了一些其他风格,基础都是依托某种技术建立起来的世界。这种技术可以是当下存在并幻想着影响到未来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存在的,想象中的技术,甚至还可以是过时的,在一个平行或者架空世界中构建出的虚幻城市风貌或者特殊的社会形态。这种以“过时”技术衍生的复古科幻风格,最为熟知的就是“蒸汽朋克”和“柴油朋克”。

“蒸汽朋克”Steampuk

“赛博朋克”充满了未来感,带有消极和压抑的色彩,“蒸汽朋克”则是复古,怀旧,对人类的命运有着更为乐观的畅想。在这种风格分类下,我们经常会看到时代感极强的古董式小零件,以及用想象力将它们组装成各种具有科技感的大型机械或飞行器等。

时间机器 (2002)

黄金罗盘 (2007)

有些作品中,突出的标志性元素有钟表装置,齿轮和复杂的机械细节。(如果进行更细的划分,这一类也可以称为”发条朋克 Clockpunk”)

雨果 (2011)

“蒸汽朋克”的元素源于十九世纪中期,并构想了该时代技术一直按照其风格发展到未来的样子,所以它的审美和文化标志还是延续了那一时代的风格。

飙风战警 (1999)

历史上蒸汽技术发展的顶峰是英国“维多利亚”和“爱德七世”时期,许多被划为“蒸汽朋克”风格的电影也通常设置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棕色,黄铜,黄金和象牙色的组合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服饰和装潢上还会搭配华丽的天鹅绒和提花面料,带有贵族气息。

大侦探福尔摩斯 (2009)

以蒸汽为主要能源是“蒸汽朋克”的核心。蒸汽船,蒸汽飞艇,蒸汽火车是体现时代感的发明。蒸汽是可持续能源,于是在这样的世界中也就有了发挥各种架空技术的空间,甚至还可以是带有魔法性质的有趣畅想

哈尔的移动城堡 (2004)

童梦失魂夜 (1995)

用蒸汽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来表达对科技进步的正面态度是正统的“蒸汽朋克”设定。

蒸汽男孩 (2004)

阿薇尔与虚构世界 (2015)

蒸汽朋克电影推荐

童梦失魂夜(1995)

飙风战警 (1999)

范海辛(2004)

蒸汽男孩(2004)

黄金罗盘(2007)

大侦探福尔摩斯(2011)

雨果 (2011)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2016)

柴油朋克 Diselpunk

柴油朋克所涉及的技术源自20世纪。更多的是对1920-1940--也就是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段时期的美学重塑。这种风格大量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通俗杂志,系列片, 黑色电影,装饰艺术和战时的招贴画的审美元素

这一时期的经典电影《大都会》和《笃定发生》是后来很多“柴油朋克”电影风格的启蒙。

大都会 (1957)

笃定发生 (1936)

在很多对科幻电影的划分中,“蒸汽朋克”和“柴油朋克”的都会有重合和混淆。美国科幻作家--《利维坦》的作者斯科特·维斯特费尔德(Scott Westerfeld)清晰地解释了这两种风格之间的界限。

一战是“现代技术”从乐观走向悲观的分水岭。因为工业的出现,“机器”和“武器”的结合使战争彻底脱离了“冒险”和“骑士”精神,也不再是各国比较、试探各自文明程度和传播先进技术的方式。走进工业化以后的战争变得更为恐怖,乐观的“蒸汽朋克”和悲观的“柴油朋克”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纳粹主义和与反纳粹抗争的出现所引导的。

--斯科特·维斯特费尔德

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 (2004)

与“蒸汽朋克”更多关注和平与技术发明不同,“柴油朋克”会大量涉及战争和武器元素。如钢铁,大炮等,背景也多是资源消耗殆尽的世界。

钢铁苍穹 (2012)

它的风格相对来说更黑暗,更“脏”,更“乱“。《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是将“柴油朋克”元素运用到极致的典范。其中的世界观信息也非常明确--能源短缺使整个世界陷入混乱。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2015)

柴油朋克在“功能“上的强调大于”形式“,崇拜内燃机强劲的马力并抛弃了不必要的装饰。铆钉,钢铁和煤炭替代了“蒸汽朋克”中闪亮、精致的工艺感,变得更加纯粹

未来水世界 (1998)

“柴油朋克”在设计风格上有着一、二战的人文特征;而在机械外形上又融合了十九世纪20-50年代的元素,所以它的视觉呈现会更接近“蒸汽朋克”,二者在元素使用上有时也有结合。但从核心精神来看,“蒸汽朋克”重视解放,“柴油朋克”则突出控制,因此很多情况下也会和赛博朋克产生交集。

移魂都市 (1998)

比如,尽管《银翼杀手》是人们心中经典“赛博朋克”,但是其中大量借鉴黑色电影的风格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完美融合“柴油朋克”的一种呈现。

银翼杀手 (1982)

柴油朋克电影推荐

未来水世界(1995)

移魂都市(1998)

天空上尉和明日世界(2004)

艾利之书(2010)

钢铁苍穹 (2012)

疯狂麦克斯4 :狂暴之路(2015)

“柴油朋克”还有一些其他的衍生分支,常见的有“装饰朋克 Decopunk”和“原子朋克 Atompunk”。

“装饰朋克”吸收了1920s到1950s年代之间“装饰艺术”和 “现代流线艺术”风格,简单来讲就是更光鲜,装饰感更强

元素类似于《伟大的盖茨比》,不过这并不是一部科幻电影。

了不起的盖茨比 (2013)

原子朋克 Atompunk

原子朋克风格的基础是1945-1965,也就是电子信息技术推广之前的时期。包含了早期原子技术、喷气技术和太空技术出现时代的风格以及地下电影,共产主义苏维埃和未来主义建筑等元素

杰森一家 (1962)

切尔诺贝利日记 (2012)

除了以上几种,科幻朋克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在“赛博朋克”这一初始概念下细分出的衍生风格属于“未来派科幻朋克”。

生化朋克 Biopunk

“生化朋克”关注的焦点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改造,关注在生物领域,如重组DNA等科技带来的影响。

带有这类元素的科幻作品中,通常会看到通过人体实验被改造的个人过群体对抗统治阶层或者集团公司,生物技术是作为反派控制社会或牟取暴利的手段。与赛博朋克不同的是,这里主流的技术是生物合成技术而不是电子信息技术。

千钧一发(1997)

第六日 (2000)

病毒抗体 (2012)

人兽杂交 (2010)

月球 (2009)

纳米朋克Nanopunk

纳米技术有时也会在“生化朋克“中与生物技术并行存在,不过我们也能看到更纯粹的“纳米朋克”。

之所以被称为“纳米朋克”,是因为生物技术的使用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甚至是被完全禁止,而纳米技术、纳米机器人的运用则更为广泛

变形小雷 (2011)

超验骇客 (2014)

地球停转之日 (2008)

神话朋克 Mythpunk

神话朋克混合了后现代故事手法加入各个文化的神话故事。这类作品多集中在文学上,也有非常固定的粉丝群。Catherynne M. Valente的《迷宫》(The Labyrinth)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Ekateria Sedia也是神话朋克风格的知名作家。

凉鞋朋克 Sandalpunk

作为蒸汽朋克的分支,凉鞋朋克也属于“复古科幻”的一种。这种风格在游戏中很常见,通常设定在中世纪前古老文明背景下,比如古罗马,古希腊等文明,凉鞋朋克也叫'古典朋克'(Classicpunk)或'铁器朋克'(Ironpunk),在历史和“神话”结合的世界中,其中出现的怪兽还有机械等不符合当时技术水平的元素

斯巴达300勇士 (2006)

诸神之战 (1981)

宙斯之子 (1983)

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帝国 (2001)

在”科幻朋克“的世界中远远不止这些,如果继续深究还可以细分很多旁支。而不同风格之间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在大部分的影视中,更多情况是将不同风格进行结合和混搭,共同呈现一个想象中的“科幻朋克”世界。

编辑 |瑞瑞

本文资料、图片转载自

FZDfilms朱峰视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