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天真论之九 四种人

 感通天下 2020-04-24
           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古代历史化身。他与天师岐伯讨论长寿和生育问题时,一连提出四个问题,步步深入。听了岐伯的见解,他才发表了自己一些听闻。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敞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心目中的真人,是人生最高的理想状态,是可以将天地拿起来把玩审视的人,获得在天地中有绝对自由的人,完全能够把握阴阳变化,随之共舞。他总是呼吸最利生的精气,能独立守住自己的精气神。他的意念与运作完全合一,他的生命如最原始的生命一样,与天地同寿,无有终时。他才是真正在天地阴阳大道中获得自由生命永恒生命的人。
       黄帝们创造出了真人形象,是希望他的子子孙孙都能够成为大写的人,作宇宙天地中的主人,积极主动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人。注意呼吸精气而不是呼吸污染空气的人,独立守神而不是无端耗散精神的人,心手合一言行如一的人,能够终其天年的人。
       黄帝曰: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欲,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如果说上古真人完全如动物一样依靠本能生活在天地阴阳中,得其天年。中古之人在进化的同时也在退化。头脑发达了,心灵手巧了,后天学习训练的能力智慧增强了,本能的成份自然而然的减小了。这时候出现了至人。他们通过淳厚的后天学习训练所得的德行,才能够全面掌握天地阴阳人生的道,才能主动的有意识的而不是完全自然的和阴阳调四时,这些号称至人的人,还特别避免世欲的干扰,还特别减少精气神的消耗,他们选择利生的天地游行生活,他们的感觉系统竟然能够探索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后来人望尘莫及。这些至人是益其寿命而成为强者,成为高寿的人。是修成的,不是天成的。是头脑逻辑思惟能力逐渐发达、形象思惟能力有所退化而不很明显的状态。与上古真人比,这虽是一种无奈,至人也长寿,也可以归于真人一类。
       黄帝曰: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圭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敞,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黄帝说的圣人,与上古真人完全依靠本能生活不同,与中古至人逃避世也不同。而是生活在世欲中。他们懂得天地有和气,也有害生的恶气,选择处天地之和,他们懂得八风各有方向和时机,善于利用其利生的一面,他们知道嗜欲不可避免,却总是适可而至。他们总是乐观的,从不怨天尤人。他们既不脱离世欲,穿衣之类也绝不故意引人注目,外不劳事,内不劳思,生活工作总是追求简单愉悦。总是因有所得之功而满足,形体不败,精神不散,所以也能长寿百岁。这一类人我们现代也可以看到。可以作为人生长寿的借鉴。
     黄帝曰:其次有贤人者,法于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同上古合同于道。亦可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说的贤人就多了。他们取法天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为如日月运行,光明磊落。还能够观测天象,指导生产生活,更能够在小范围内改变阴阳状态而利生,分别四时而养生,企图将人的自觉行为变成上古真人的本能行为,这种人也可以益寿而有极时,高寿甚至百岁。
    黄帝对他的四问,听了岐伯的议论,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总结了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四种人,各有摄生的特点和作法。真人和至人是最高理想,后世却有许多人深居世外山林去追求。现实中的圣人贤人最多,其生活方式最可取。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有优势,只要学习借鉴上述四种人的摄生习惯方式和行为,也能够创造奇迹,活出个人瑞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