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开心康乐场贾泳 2019-02-24
黄帝内经解读 | 何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原创: 能量库 陆晨  能量与意识库  1月25日
经典开篇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身”即是身体健康,“性”即是心灵健康、心性素养。在上层呼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医。伟大的中医是站在更高维度看待我们整体生命自然态的疗愈之道,这就是东方生命整体观。

《黄帝内经》是中医哲学的理论基础,分《素问》和《灵枢》上下两卷,我们能量库合作的道一老师在公开课中推荐大家去看《黄帝内经》,并且解析了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关于“修身养性者”的四个层次,何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上古长寿与现代世俗

黄帝问岐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也不显衰老;而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动作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岐伯回答:“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根据天地阴阳自然变化的规律,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喝,滥饮无度,使不正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事,因纵欲而把精气耗竭,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保持精气的充裕,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注于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几千年前的话,用在今日也是完美对号入座!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黄帝内经》中把上古的修身养性(修行)之人分为了四个层次,最高到低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而现代不懂修身养性的世俗之人就如上段所描述的“俗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宇宙能量,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身养性(修行、修道)的结果。”

你也可以把“真人”理解得道之人,如历史上的鬼谷子、张三丰、王重阳、丘处机等等。



那么,何为至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至人的人,具有淳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超脱世俗,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



那么,何为圣人呢?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在世俗社会中完全的通达,超凡脱俗,能够融入任何事物和群体,没有任何烦恼和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普通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内在很充实;所以他的形体不易衰惫,精神不易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以上。”



那么,何为贤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仍有终结的时候。”

贤达之人,简单一点说,不缺金钱,已经实现了自由的财富,朋友也多,各个层面修养已达高处。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被世俗所被动,生活的规律和节奏按照日月星辰,天地变化的规律,符合身心健康的养生之道。



内圣外王的修炼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圣人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保持这样的状态就不会生病。”

在古代典籍《淮南子》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其位,即三者伤矣。”(“形”就是身体,“气”就是生命能量原动力,“神”就是元神,最本源的意识,精神,缺一不可,缺一其他两位就会受伤害。)

老祖宗描述了东方文明对于生命整体观的理解,说我们人体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形”即身体,“神”即精神、心性,而“气”则是促进“形”和“神”之间平衡协调的桥梁、媒介。道家也称“精气神”。

“形气神”充满和谐的高能状态,最早被庄子和之后的儒家称为“内圣外王”的生命状态,即内在身体健康、能量充沛,外在充满正念,犹如圣人和贤人一般,对待人事物充满智慧的觉知。

如何达到“内圣外王”的状态,我们需要去修炼,而道家则把这修炼的道路称之为“丹道”。“气”也是“丹道”的物质基础,修习丹道即是强化“形气神”的锻炼过程。



若掌握了“气”与“经络”的运用,则掌握了人体健康自愈的密码。所谓“练功”即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运用,激发人体自愈潜能,来使身心健康达到优化的自我锻炼方法。中医、道学都对“气”有着深刻的认知,通过观察“经络之气”的运行变化,来体察疾病并给予调治,使形体健康;通过激活“丹田之气”、“中脉之气”来进入更高的意识能量层次。通过这两者的修炼,来进入“内圣外王”的生命状态。

“气”是车,“经络”是路。若发生了“堵车”现象,哪个“道路”不通,是不是会影响整条路的交通情况?这头堵住了,那是不是就无法保证到达目的地了?同理,你如果胃不舒服,那势必是在“胃经”这条道路上,有一个点发生了“堵车”,“气”过不去了,而你则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去解除“堵车”,“堵车”一解决,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