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之三五脏阳以竭也及平治于权衡

 感通天下 2020-04-24

       前面讲了自外而内的疾病,应该是古人讲的时疫、现代人讲的流行传染病之类。黄帝时代的人,在五千年前,也只能依靠强大的抵抗力,发挥移精变气的治疗手段。这一段经文中黄帝提出了自内而外的水肿病。与歧伯进行了深入讨论。

      黄帝讲,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

      我们先说形不可以与衣相保。这是水肿病严重表现,也可以说是肥胖病的表现。原来的衣服显得小了,穿不成了,勉强穿上也紧得很,可能被撑破,还不暖和。特别是四肢肿得很明显。一压一个窝。黄帝时代的人认为,这种病不是从毫毛皮肤进入人体生成的。是五脏阳气处于即将竭尽的状态。不能生精、不能使五脏中的精微物质化生为阳气,没有足够的阳气使体内的津液化为汗水与尿与呼吸中呼出的水气。只好充满于皮肤与五脏之间的空隙,古人将身体内腔比为城市,将五脏之外的空隙比为城外的建筑物郭。导致了五脏的功能之神,古人称为魄,独自在里面勉强支撑。里面还有一些精微物质,因为阳气不足,不能化为气。孤独呆在里面。身体外层又是一派冰冷状态,消耗着仅仅产生的一点点阳气。导致四肢与身体外层处于紧急状态,迫使身体中部也处于病变严重的状态。黄帝问歧伯:治之奈何?

       歧伯讲,第一,平治于权衡。医生如同掌杆秤的人,秤杆高了,将秤坨也就是权向外缓缓移动,低了,向内缓缓移动。达到平的状态,才是所称物的真实重量。衡是升斗之类容器,古代交易用斗量,未满就添一点,太多就用一个叫平的工具在上口平一下,多余的就会掉到外面,不足的就会再添一些。医工就如同平权、平衡的人一样,平衡人体阴阳偏离的病变状态。第二,去宛陈莝。除去气血通道中的阻塞留置物,莝是斩草根,将病变产物的陈腐之根去掉。有朋友指出,有刺血治疗之意。第三,微协四极。四肢已经被阻塞得难以行动了,医者更不能大动四肢,消耗阳气,可以温衣,也就是加衣穿暖和一些,也可以使用热水器袋之类。还可以缪剌其处,也就是左病取右而的穴位,右病取左面的穴位,上病取下面的穴位,下病取上面的穴位,前病取后面的穴位,后病取前面的穴位。第四,开鬼门。也就是用发汗的药食促进汗液排出,这个鬼字是古代的魄字,取肺藏魄开窍于皮之意。第五,洁静府。就是利用利尿药促进排尿,利用泻下药排大便。第六,精以时服。精心看护照料,天天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这样,五阳已布,五脏的阳气就会逐渐恢复,就可化精为气,就可疏涤五脏,将五脏与外腔中中多余的废物排出去,这样,就可以进入精气互生的状态。形体慢慢就会恢复健康旺盛状态,达到骨肉相保的状态。人体的太阳,也就是巨阳,自然进入了正常的红日高照的健康境界。

       黄帝听了歧伯的讲解后曰:善。

       直到现在我们仔细思考这些治疗原则与认识内阳竭生成的水肿类病变,也很有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