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经论六十二之一守经隧焉

 感通天下 2020-04-24

   调经就是用针灸药食各种方法来调理经络虚实状态,使之归于平衡,能够保持健康、抵抗疾病,本论就是围绕这个问题而言。第一节讲守经隧的问题。

    第一,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常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黄帝问,我听说剌法讲,有余泻之,不足补之。那怎样才算是有余,怎样才算是不足呢?

    歧伯讲,有余的实证和和不足的虚证,各有五种。你想探讨那一种呢?

    帝说,我全想听你讲讲。

    歧伯讲,第一,神有余,有不足。

            第二,气有余,有不足。

            第三,血有余,有不足。

            第四,形有余,有不足。

            第五,志有余,有不足。

    以上十种情况,都可以归结为气不相等的不同情况。

  第二,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黄帝问,人体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有三百六十五个骨节,于是人生百病。都有虚实,现在你归纳为十种情况,说有余的实证只有五种,不足的虚证也只有五种,这怎么能够治疗百病呢?

    歧伯讲,疾病当然都因五脏而生。我们知道,心藏神。神气有充实灵活与衰弱不足两种情况,肺藏气,人的呼吸有通畅自如和气粗、气喘不足的两种情况。肝藏血,人体血液有充溢和不足两种情况。脾藏肉,人体肉分有肥瘦的区别。肾藏志,人的精神意志指向有强弱之分。人正因五脏的不同而形成体质体格的不同。而肾为先天之本,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人的志意器官大脑,志意通,内连骨髓而生成身形五脏。五脏的功能之道,都出于经络系统,出于人身乾首与坤殖也就是肾之道。才形成了人体各种气血津液之道,各种道在存在变化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一些病变,形成人生百病。因此,我们要保持健康无病,就必须守经隧,也就是全面保持经络系统的相对平衡中和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