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经论六十二之二神和气的有余与不足

 感通天下 2020-04-24

    调经论首先提出了针灸治疗中必须守经隧。接着分别讲了神气血形志的有余与不足的症状和具体调理方法。

    第一,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黄帝问,神有余和神不足的症状是什么?

    歧伯讲,神有余的人笑容多,甚至于笑个不休。神不足的人容易悲观,甚至于悲伤不已。神有作与不足都不是常态、却并没有涉及到气血同病,它的五脏是安定的,这种情况下,邪气只能客于人体外形,引发毫毛如洒上寒水一样起反应,却未能伤着经络。因此,有神有余和神不足的病状都是极轻微的说法。

    黄帝又问,对于神有余不足的症状,应该如何调理?

    歧伯讲,神有余可以针剌有关穴位体表处的小血络,可以出点血,却不能深剌。不要剌中大经络、大血管。神气就会归于平复状态。对于神不足者,观察寻找经络中有关穴位虚弱敏感的表现之处。用手顺着经络的方向按压,然后在敏感的穴位处施针,却不必点剌深剌出血。不可泄其气,疏通经络的目的达到就行了。这样神气就会回复。

    黄帝又进一步问,既然神有余不足的症状都是极轻微的,那又如何用针剌来调理呢?

    歧伯讲,对于极轻微的症状,如果通过按摩不能完全释放病泄,用针的时候也不能手法过重,只要移气导气于神气不足之处,神气就可以恢复了。

  第二,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黄帝问,气有余与不足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歧伯讲,气有余的症状包括气喘和咳嗽、上气。气不足的表现是呼吸轻微,呼吸气少。人体血分却未受损害。五脏基本安定。但是皮肤已经呈现出一些毛病和反应点。因为涉及到肺白之气,所以,命名为白气微泄。

     黄帝问,如何通过针剌补泻方法治疗气的有余与不足?,

     歧伯讲,对于气有余的症状,通过泻其经络通道的办法。不要伤了大血管和大经络。不要泄其气。对于气不足的症状,则必须通过补的手法,补其经隧,特别注意不可泄其气。

     黄帝问,针剌治疗这种气有余与不足的微病,应该如何操作?

     歧伯讲,首先通过按摩观察寻找穴位,缓解症状,如果还不能改善。拿出针来仔细思考决定深剌的位置。根据病人的身体胖瘦情况,决定合适的深度。肺的精气自然会伏藏不外露了。这种情况下,邪气散乱,没有了依靠,就会从腠理部位外泄。真气就会相得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