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名篇《逍遥游》给我们讲了这三个道理,领悟了之后受用一生

 我要折腾 2020-04-25

庄子名篇《逍遥游》给我们讲了这三个道理,领悟了之后受用一生

在讲这本书之前,我来为大家介绍庄子。

庄子,原名庄周,字子休,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于公元前288年去世,是战国时期蒙国人,在今天的山东和河南交界处的一个小国。庄子与儒家的孟子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庄子比孟子小3岁。虽然他们是同一个年代的思想家,但他们并没有见过面。

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是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是庄姓的始祖。庄子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也是先秦七子之一,而先秦七子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

庄子名篇《逍遥游》给我们讲了这三个道理,领悟了之后受用一生

庄子一生清贫,甚至可以说是贫穷。他曾经当过几年的小官,中年以后就没基本上无所事事了,住在一个简陋的房屋里,以织鞋为生,面黄肌瘦,但庄子生性孤傲,当时很多流传说让他去做官,他都一一拒绝了。相对于高官俸禄,庄子显然更希望自由自在地生活。

相传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当时庄子正在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说明来意后。

对庄子说:“大王希望你跟随我们一起回去做相国。你可愿意?”
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庄子是大思想家,但《庄子》这本书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多少重视,在司马迁笔下,庄子也是一个小角色,在《史记》中评价庄子说:他写了十万多字,但大部分都是寓言故事,在书中诋毁孔子,还推崇老子的学说,说也也没有什么意义,但其实这样对庄子并不公平。

庄子名篇《逍遥游》给我们讲了这三个道理,领悟了之后受用一生

《庄子》一书共七万字左右,共有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司马迁说的《渔父》、《盗跖》在杂篇,而《胠箧》在外篇,都不是其精华,一般认为庄子的精华在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今天,我先说第一篇:《逍遥游》,这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也是非常经典的一篇。在这一篇中,庄子用逍遥的态度,化解了世俗上关于“有用和无用”的争论,这一篇给了我几个启发:

第一个启发:关于大格局与小格局。

庄子在这一篇中,三度引用了“大鹏鸟”的寓言,来展现了拥有大智慧和大格局的人的心境。比如,他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庄子擅长以夸张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道理,并且给我们以启发,比如这里说北海有条鱼,名字叫鲲,体型庞大,有几千里长,它变成鸟,叫做鹏。鹏的背部很宽广,也有几千里。鹏展翅高飞,翅膀就像天边的云朵。这只大鹏鸟,在海风大作时,就会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

这短短的一段描述,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那庄子为什么要写“鹏鸟”呢?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将“鹏鸟”比喻为大智慧、大格局,和一种“逍遥”的人生态度,与其他小鸟做了对比。

庄子说,大鹏鸟从北海飞到南海,要飞到九万里高,同时还要顺风而行,并且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于是蝉和小鸟就嘲笑它说:我们一纵身就能飞起来,一会停在树枝,一会儿高飞,一会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的高空呢?小鸟们很不理解。

接着庄子说,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小寿命比不上大寿命。朝生暮死的细菌,不会明白一天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冬死的寒蝉,不会明白一年的时光,这些都属于小寿命。楚国南方有一棵冥灵树,以五百年为春季,以五百年为秋季;上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春季,八千年为秋季,这些是大寿命。彭祖活了八百岁,到现在还以长寿特别有名,一般人与他相比,不会觉得悲哀吗?

庄子名篇《逍遥游》给我们讲了这三个道理,领悟了之后受用一生

这里值得一提的时,古代人们认为一年只有两季,即春季和秋季。这里庄子通过,细菌、小鸟、蝉这些短寿命的生物,来对比了冥灵树、大椿树这些长寿命生物。说明了,每个人甚至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格局和眼界的局限,小格局的人无法理解大格局的人的心境。

第二个启发:逍遥的态度。

庄子说,小鸟在茂密的树林中筑巢,所用的不过是一些树枝;偃鼠到大河喝水,所需要的不过是装满自己的肚子而已。小鸟有小鸟的需求和满足,偃鼠有偃鼠的幸福和满足,这里庄子用这些小动物知足常乐心态,来比喻要轻外重内,减少对外在的物质的追求和占有欲望,也深刻展现了庄子逍遥自在的处世态度。

庄子接着说,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留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要治理天下的事情。这也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庄子名篇《逍遥游》给我们讲了这三个道理,领悟了之后受用一生

第三个启发: “无用“和”有用”。

在这一篇的最后两节,庄子讲了两个寓言故事。一个是梁惠王和庄子的对话,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但是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砸烂了它。”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擦手药物的一家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都没有赚什么钱,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很多钱,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之后,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裂开,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它的树干弯弯曲曲,看起来没什么用。虽然生长在道路旁,但是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

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这里,庄子用“野猫和黄鼠狼”来说明看似”有用”,但难免带来祸患,被猎人猎杀;而看似“无用”的弯曲的小树,则可以安然无恙,躲过木匠的砍伐。事物的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而福祸也都是相对的,“小用”可以发挥“大用”,而看似有用,却暗藏灾难,印证了老子那句“福倚祸所依,祸倚福所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